红色加密电话被轻轻放回机座,没有发出一丝多余的声响。
林舟的手很稳。
省委书记的秘书站在一旁,眼角的余光悄悄打量着林舟,心中翻江倒海。他亲耳听到了电话那头钱卫国的声音,那股子浸淫官场数十年、早已深入骨髓的威压,即便是隔着电话线,也让他这个见惯了大场面的人感到一阵心悸。
可林舟的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没有愤怒,没有紧张,甚至没有一丝波澜。他只是平静地将电话还给秘书,仿佛刚才接的不是一封来自政坛宿将的战书,而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推销电话。
“书记,我先过去了。”林舟对秘书点了点头,转身准备离开。
“林主任,”秘书忍不住叫住他,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确定,“钱老那边……”
林舟脚步未停,只是留下一句平淡的话:“书记的会刚开完,工程马上启动,事情很多。那杯茶,等我有空了再去喝。”
秘书怔在原地,看着林舟消失在走廊尽头的背影,忽然明白了书记为何如此看重这个年轻人。
钱卫国想把林舟拉进宗族、人情、恩怨的泥潭里,用老一辈的规矩,进行一场一对一的决斗。
而林舟,根本没打算下场。
他要用一个省的力量,用一个时代的滚滚车轮,堂堂正正地从钱卫国摆下的棋盘上,碾过去。
……
当天下午,一份加盖着省委、省政府两枚鲜红印章的“特急”文件,以惊人的速度下发到江北省所有地市、厅局的一把手案头。
文件标题,《关于成立江北省“碧水蓝天”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并立即开展工作的决定》。
文件不长,却字字千钧。
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林舟任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文件明确要求,各相关单位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一把手亲自挂帅,并将专班名单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场史无前例的省级总动员,在文件下发的那一刻,正式拉开了序幕。
省财政厅。
厅长拿着这份红头文件,感觉自己的指尖都在发烫。他身后的几位副厅长和处长,盯着文件上“五年内总投入预计八百亿”的字样,一个个面面相觑,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八百亿……这,这相当于我们省一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了。”一位副厅长小声嘀咕,“这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大,到处都是要钱的口子,这……”
“你看的是支出,我看到的,是增长。”厅长将文件拍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他站起身,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眼神越来越亮。
“都愣着干什么?算账啊!”他指着预算处的处长,“‘天眼系统’要采购多少传感器、服务器、光缆?这些订单下去,能养活多少家科技企业?能创造多少税收?生态修复要种多少树,治理多少河道?这又能带动多少苗木公司和环保工程队的生意?”
“还有,文件里提到了,要设立环保产业引导基金!这是什么?这是杠杆!我们财政出一部分,撬动百倍千倍的社会资本进来!这盘棋要是下活了,别说八百亿,八千亿的产业规模都能做出来!”
厅长越说越兴奋,刚才还愁眉苦脸的一众下属,此刻也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眼睛里开始冒光。
“都动起来!马上成立资金保障组,给我拿出一套详细的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钱,一分都不能少!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出十分的效果来!”
省环保厅。
气氛则完全不同。这里像是过节一样。
年近六十的老厅长,捧着文件,手都在微微颤抖。他干了一辈子环保,受了一辈子窝囊气。过去,环保是出了名的“软柿子”,谁都能捏一把。去企业检查,人家当你是来化缘的;跟兄弟单位协调,人家当你是在找茬。
现在,天变了。
“同志们!”老厅长声音洪亮,回荡在礼堂里,“我们环保人的腰杆子,从今天起,要真正挺直了!”
“‘碧水蓝天’工程,我们是主力军!‘天眼’的数据要我们分析,‘地网’的线索要我们核查,‘利剑’的执法要我们冲在第一线!省委把最硬的骨头交给了我们,这是信任,更是考验!”
台下,数百名环保系统的干部职工,许多人的眼眶都红了。他们仿佛能看到,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正在到来。
省公安厅、省水利厅、省宣传部……
一个又一个强力部门被卷入这场巨大的风暴之中。过去那些壁垒分明、各自为政的部门,在“碧水蓝天”这个共同的目标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协同运转。
一张无形的大网,在江北省的上空,迅速成型。
晚上七点整,《江北新闻》准时播出。
一改往日平稳和缓的播报风格,今天的开场音乐都显得格外激昂。
“本台消息,今天下午,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成立江北省“碧水蓝天”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并立即开展工作的决定》,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打响一场事关全省人民生命健康和永续发展的‘水资源保卫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