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缓缓扫过阶下按班肃立的文武群臣。
“众卿平身。”
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谢陛下!”
群臣起身,垂手侍立。
丞相诸葛亮手持玉笏,踏前一步,朗声道。
“陛下承天受命,再造乾坤!此乃万民之幸,社稷之福!
然国之初立,百废待兴,更需文武同心,共扶社稷!
臣,诸葛亮,谨率百官,恭请陛下,册封功臣,以定名器,以安人心!”
“准。”
刘备颔首。
展开早已拟定的诏书,声音清越,响彻大殿。
“…咨尔丞相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功在社稷!加封武乡侯,食邑万户,总领国政,都督中外诸军事!”
“臣诸葛亮,叩谢天恩!”
诸葛亮躬身行礼。
“…车骑将军张飞!勇冠三军,忠义无双!加封西乡侯,食邑八千户,领司隶校尉,镇守京师!”
“臣张飞,谢陛下!”
张飞声如洪钟,虎目含泪。
“…翊军将军赵云!一身是胆,忠勤体国!加封永昌亭侯,食邑三千户,迁镇东将军,总督荆州防务!”
“臣赵云,领旨谢恩!”
赵云抱拳,沉稳如山。
册封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文臣武将,各得其所。
大殿内的气氛在庄重中,也隐隐透着一丝微妙的期待与紧张。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武将班列最前方,那个身披玄甲、胸前血焰白毦徽记灼灼生辉的年轻身影。
终于,诸葛亮的声音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陈到身上,那份诏书的词句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镇军将军陈到!”
“臣在!”
陈到踏前一步,单膝跪地。
诸葛亮的声音陡然拔高,字字千钧:
“卿起于微末,忠勇无双!长坂护主,血染征袍!麦城救驾,虎口夺食!白帝练兵,擎天砥柱!于国有再造之功,于朕有擎天保驾之勋!
更统率白毦,血战扬威,乃国之干城,朕之腹心!今,特晋卿为——”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响彻大殿:
“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领成都尹,兼掌禁中宿卫、白毦亲军!
赐假黄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加封冠军侯,食邑万户!”
“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假黄钺!剑履上殿!”
这几个字如同惊雷,在未央宫中轰然炸响!
阶下群臣,无论文官武将,无不悚然动容!
骠骑大将军,位同三公,仅在丞相之下,更掌天下兵马征伐之权!
“都督中外诸军事”,更是总摄内外兵权!
“假黄钺”,代表代行天子征伐之权!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这是人臣所能达到的极致殊荣!
此等封赏,权柄之重,恩遇之隆,在蜀汉开国功臣中,仅此一人!
糜竺等部分大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惊愕与不安。
张飞瞪圆了眼睛,随即咧嘴一笑,满是与有荣焉的豪迈。
赵云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欣慰与期许。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平静,仿佛这一切理所当然。
陈到心中亦如惊涛拍岸!
骠骑大将军!
都督中外诸军事!
这几乎是位极人臣的顶点!
麦城那夜的刀光血影,砺锋营日以继夜的呕心沥血,此刻都化作了这沉甸甸的金印紫绶!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
“臣陈到!叩谢陛下天恩!必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卫我大汉社稷,万死不辞!”
刘备的目光落在陈到身上,眼神深邃如海,充满了帝王的信任与沉重的托付。
“叔至平身。朕予汝重权,乃托付社稷之重!禁军、白毦,乃朕之肱骨,国之爪牙!望卿…
勿负朕望!”
“臣!谨遵圣谕!”
陈到起身,按剑肃立。
胸前的“血焰白毦”徽记,在殿内辉煌的灯火映照下,折射出更加凌厉而尊贵的光芒。
---
陈到换下厚重的朝服大氅,仅着一身玄色劲装,腰悬惊鸿剑,快步穿过重重宫禁。
胸前那枚象征无上权柄与荣耀的“骠骑大将军”金印,并未悬挂,只贴身收藏。
前方引路的内侍步履急促,将他引向深宫一处幽静的偏殿——
刘备的书房“思贤阁”。
推开沉重的殿门,一股淡淡的墨香与药草气息扑面而来。
殿内灯火通明,却显得格外静谧。
刘备已褪去繁复的衮冕,只着一身明黄常服,背对着门口,负手立于一幅巨大的《大汉疆域图》前。
图上,代表蜀汉的赤色被压缩在西南一隅,北面是广袤的曹魏黑色,东面则是沿江布防的东吴蓝色。
诸葛亮羽扇轻摇,静立一旁,神色凝重。
张飞则烦躁地在殿内踱步,沉重的靴声在空旷的殿内回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