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巧妙地“借用”了太子李承乾和长公主李丽质的钱财,成功地解决了吐谷浑的挑衅、赈灾粮食产区的问题以及日全食(天狗吞日)的谣言所引发的一系列麻烦。
当这些事情都得到妥善处理后。此时,开春就出发的负责到唐朝各地考察百官和体验民情的李靖、萧瑀,也完成了他们的任务,返回了京城长安。
或许是,因为长时间的旅途奔波,李靖回京后显得有些疲惫不堪。他向李世民递交了辞呈,请求辞去兵部尚书一职。
李世民对李靖的功绩和贡献心知肚明,虽然心中有些不舍,但还是批准了他的请求。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让李靖就此闲赋在家。相反,他特别任命李靖为特进官,保留其原有的封爵,并继续享受相应的俸禄、赏赐以及部下吏卒的待遇。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特意下诏,允许李靖在身体状况好转后,每隔两三天就前往门下省、中书省平章(参与)政事。
就这样,“平章政事”这个名称便从此时开始流传开来。
这时,李承乾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羡慕之情,他暗自感叹道:“这可真是令人艳羡!无需每日上朝,却依然能够保有爵位和俸禄。
如此优厚的待遇,实在难得。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于身边的近臣确实是关怀备至、待遇优厚。
但在兵权方面,李世民是绝不可能让他人轻易染指的。于是,他决定让李(世)绩(积)暂代兵部尚书一职。同时,提拔候君集为兵部侍郎在旁辅佐。
李承乾听闻这个消息后,不禁转头看向候君集,心中暗自思忖:历史轨迹的修正力量竟然如此强大!候君集竟然又一次成为了兵部侍郎,这实在是让李承乾始料未及。
没过几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吐蕃赞普趁着进贡的机会,向天可汗李世民提出了一个请求——求娶公主。
这种事,穿越者李承乾那能忍受,在后世,他经常听到一句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承乾在朝会上情绪异常激动,他满脸怒容,仿佛要将所有胆敢提议让他妹妹嫁到吐蕃的官员都生吞活剥一般。
每当有官员提及此事,李承乾便会立刻站出来,言辞犀利地驳斥对方,丝毫不给对方留一点情面。
朝会结束后,李承乾余怒未消,气冲冲地回到东宫。他一屁股坐在书房椅子上,而,心中的怒火仍在熊熊燃烧。
他越想越气,觉得那些官员简直是不把他这个太子放在眼里,竟敢如此大胆地提出这么荒唐的建议。
李承乾猛地一拍桌子,对着身边的近侍太监张阿西吼道:“张阿西,给本太子听好了!立刻让东宫匠人们去制作二十枚炸弹,三天之内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
张阿西被李承乾的怒吼吓了一跳,但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躬身应道:“是,太子殿下!奴才这就去办!”
三天后,李承乾看着面前的二十枚炸弹和近侍太监张阿西、东厂总管及薛仁贵。
李承乾面色凝重地看着王海,缓缓开口问道:“王海,本太子问你,情报组织东厂发展得如何了?朝堂上四品大员府邸有没有被东厂的人渗透进去?每个月的消耗可不小啊。”
王海听到太子的问话,心中一紧,赶忙躬身回答道:“回太子殿下!大部分官员的府邸已经安排了东厂的死士,只有少部分还在努力中。属下办事不力,还望太子殿下恕罪!”
李承乾微微皱眉,对王海的回答显然不太满意。他沉默片刻,然后从桌上拿起一份名单,递给了东厂总管王海,
“这是在朝会上,坚持要把公主嫁到吐蕃的大臣的名单。本太子让东厂死士,把炸弹扔到这些官员女儿闺房外。如果没有女儿的官员,就扔到他们儿子的院子里。”
一旁的近侍太监张阿西听到这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壮着胆子开口道:“太子殿下,奴才刚瞄了一眼名单,这些炸弹可能不够?造不成大的伤害!”
李承乾看了张阿西一眼,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本太子,原本就没想伤人,只想给他们一个警告罢了!”
说完,又转头看向薛仁贵,继续仿佛道:“仁贵,和上次一样!你带几个人,把两板炸弹扔吐蕃使团住的驿馆里。”
当晚,震耳欲聋的巨响打破了宁静。这声音如同神雷,响彻云霄,让人心惊胆。
当然,这些“神雷”并非自然现象,它们精准地落在了众多官员府邸和使团驿馆之中,引发了一片混乱和恐慌。
第二天朝会前,文武百官们进入朝堂后,不约而同地用胆怯的眼神看向太子李承乾。
因为,李承乾的动机最大。前几天,他与这些官员在朝堂上发生过激烈的争吵。昨晚的爆炸事件,不禁怀疑是否与他有关。
这时,一个品级不够,破例上朝的身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负责长安东市安全的京兆府尹刘大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