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为了能为大唐攻打东突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自己辛苦研制出来的蚊香配方也交给母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向来以贤良淑德着称,她深知李承乾此举是出于小心,同时也为了支持李世民的决策。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将精盐、神仙醉以及蚊香的盈利全部上交给了国库,以资军用。
但是,李承乾在完成蚊香的研制工作后,却又开始了他那无聊至极的生活。每天早上,他都要在五点左右起床,然后匆匆赶往朝堂参加早朝。
下午,他则待在东宫里面,要么忙碌于太子各种琐事,要么就只能对着空气发呆。因唐朝除节假日日外,休沐十天一次。这样的生活比后世的“996”工作制还要痛苦。
某天,李承乾正百无聊赖地躺在凉亭里的摇摇椅上,紧闭双眼,试图小憩一会儿。在这个没有任何娱乐节目的古代,他实在是找不到其他事情可做。可是,尽管他已经非常困倦了,但却怎么也睡不着。
突然间,一句话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一硫二咲三木炭,加勺白糖大一万。”李承乾像是被电击了一般,猛地从摇摇椅上坐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立刻叫来近侍太监张阿西,吩咐道:“张阿西,下次东宫采买局出去采购时,记得多买些石硫黄?(硫磺)、硝石和木炭回来。”
张阿西虽然对李承乾突然的要求,感到有些诧异,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领命而去。
三天之后,李承乾站在一堆硫磺矿石面前,眉头紧蹙,面露难色。这些矿石中的杂质含量颇高,对于如何去除这些杂质,他可谓是一窍不通。
就在此时,近侍太监张阿西躬身施礼道:“太子殿下,奴才有件要事需要向您禀报。”
李承乾转过头,看着张阿西,问道:“何事?”
张阿西答道:“东宫采买局在宫外药材店采购石硫黄和硝酸时,那药铺掌柜见采购量如此之大,便赠送了采买局主管一本炼丹古籍。”
李承乾闻言,心中略感诧异,他接过张阿西递来的炼丹古籍,仔细端详起来。这古籍纸张泛黄,显然有些年头了,但上面的字迹却清晰可辨。李承乾心中暗想:原来,古代真有炼丹师存在啊!
然而,他对炼丹之术毫无兴趣,只是随意地翻看了几页,便将古籍扔到了一旁。然后,他转头对张阿西吩咐道。
“张阿西,你先去安排人手,把这些硫磺矿石全部砸碎。然后,将那些颜色较为纯正的矿石挑选出来,碾碎备用。至于,那些颜色较杂的矿石,先放置在一旁。”
五天后,李承乾看见桌子上摆放的鲜竹筒、琉璃盏和陶罐。这些容器里,他已经让人按照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比例,仔细地填满了火药粉。至于,火药的引线是用猪油浸泡过的麻绳。
李承乾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然后转头对站在一旁的张阿西说道:“张阿西,你赶快去安排人手到后花园挖一个这么大的坑,记得要深一些,然后再准备一个火折子。”
张阿西连忙点头应是,转身离去,动作迅速而利落。
李承乾又对另一个手脚麻利的太监吩咐道:“待会儿,你用火折子点燃露在外面的油麻绳后,立刻跑得远远的,绝对不能有丝毫耽搁,明白了吗?”
太监赶忙躬身回答:“奴才明白,太子殿下放心。”
后花园的门口,近侍太监张阿西和李承乾躲在墙后,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他忍不住开口对李承乾道。
“太子殿下,奴才心中有一事不明。每年除夕贺岁时,老百姓们都是将干竹筒扔进火堆里,听那‘爆竹’声响,图个热闹。可太子殿下您却用鲜竹筒,这是为何呢?”
李承乾的目光一直注视着远处的深坑,仿佛那里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吸引着他。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道:“先别说话,待会儿,你自然就会知道了。”
可能是,引线油麻绳燃烧的速度比较慢。两分钟过去了,炸弹还是没有炸。就当李承乾感到失望时,“砰”的一声巨响从坑里响起,深坑周围也泛起很大的烟尘。
李承乾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看似普通的鲜竹筒,其韧性和气密性那么好!那爆炸声比他前世的二踢脚还要响亮一倍有余。
刹那间,东宫的大多数宫女、太监和太子亲卫们都被这恐怖的爆炸声吓得惊慌失措,他们纷纷匆匆忙忙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奔跑过来,满脸惊恐地四处张望,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刻钟后,当李承乾轻松的呵退了一大部分宫女和太监,并要求他们保密。现场稍微恢复了一些秩序时,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不远处那两个炸弹上——一个琉璃罐外壳的炸弹,一个陶罐外壳的炸弹。
李承乾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他不禁想再试一次,看看这两种不同外壳的炸弹在爆炸时会有怎样不同的表现。
于是,李承乾毫不犹豫地吩咐身边的人将琉璃罐外壳的炸弹抱起来,准备进行下一次试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