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8年四月份某天,书房里,李承乾正专心致志地埋头练字。书房里静悄悄的,只有他手中的毛笔在纸上游走的声音。
当李承乾完成一幅作品后,他满意地放下笔,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手腕。然后,他端起放在一旁早已准备好的茶水,准备润润喉咙。
然而,当那温热的茶水一入口,李承乾的脸色突然变得难看起来。他眉头一皱,一股奇怪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开来,他直接把茶水吐出来。
口中的茶水喷了出去,那茶水如同一道喷泉一般,直直地喷在了他刚刚写好的毛笔字上。原本工整漂亮的字迹瞬间被茶水浸湿,变得模糊不清。
李承乾见状,心中的怒火更甚,他“啪”的一声将茶杯重重地摔在桌上,厉声质问道。
“张阿西,这茶水是怎么回事?本太子的山楂茶呢?”
张阿西听到李承乾的怒吼,吓得浑身一颤,他连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战战兢兢地回答道。
“启禀太子殿下。前两天,长孙皇后的近侍宫女婉仪过来了一趟,把东宫所剩不多的山楂片都拿走了,说是皇后娘娘吩咐的。”
李承乾听了张阿西的话,心中的怒气稍稍平息了一些。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心想:“好吧!看来又是自己母后长孙皇后肚子里的弟弟搞的鬼。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两个月后,长孙皇后又将诞下一位皇子——李治,未来的唐朝皇帝呢!不知道自己的穿越有没有改变一点点历史的进程。”
李承乾随意地挥了挥手,然后面无表情地开口说道:“好了,张阿西你先起来吧!去给本王弄些沸水过来就行了,记住,以后这种茶汤,绝对不要再出现在本王的桌子上。”
李承乾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其中蕴含的威严却让人无法忽视。
果然,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一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李承乾已经习惯了喝那酸酸甜甜的山楂茶,现在,突然让他去喝那寡淡无味的白开水,他实在是难以接受。
然而,相比之下,李承乾更加无法忍受那些味道千奇百怪的茶汤。那些茶汤不仅口感怪异,而且还让他觉得有些难以下咽。
李承乾不禁想起了前世的自己,那时的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完整版的茶叶制作过程,然而,他对茶叶的了解还是不少的。他知道,茶叶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炒制而成的。
想到这里,李承乾心中一动,他突然想到一位伟人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于是,从那一天开始,只要弘文馆一下课,李承乾就会迫不及待地带着东宫的厨子们一起尝试炒茶。
起初,炒制出来的茶叶味道并不理想,苦涩难喝,厨子们都有些气馁。但李承乾没有放弃。
因为,李承乾在制取青霉素粉末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道理:所有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无论,自己是制取青霉素,还是孵化鸡鸭鹅,亦或是炒茶,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承乾并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他和大厨不断地尝试和努力着。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李承乾的炒茶事业,终于迎来了成功的曙光——一锅清香四溢的茶叶炒制成功了!
李承乾满心欢喜,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一下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他让人用沸水给自己冲泡了一杯。
看着那热气腾腾、清澈透亮的茶汤,李承乾的心情愈发激动。待温度稍稍降低,他刚准备浅抿一口,尝尝这茶叶的味道究竟如何?
然而这时,他的近侍太监张阿西却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开口喊道。
“太子殿下不可!奴才观此茶的茶汤虽然清澈,但茶色却太过奇特。为了殿下的安全着想,需让奴才们提前试毒。”
李承乾见状,心中有些无奈,但他也明白张阿西的担忧不无道理。
于是,李承乾摆了摆手,说道:“行行行!那就让人试毒吧!不过,张阿西下次能不能不要这么动不动就下跪啊?你可是东宫的太监总管,你这一跪,不少宫女太监会跟着跪,实在是太麻烦了。”
半小时后,李承乾终于喝上了炒茶,那熟悉的清新茶香在口中散开,口感醇厚,与之前,喝的刷锅水似的茶汤有着天差地别。
李承乾正在品味炒茶时,李丽质带着两个妹妹一起来到了东宫。
小兕子一把扑进李承乾怀里,开口道:“太子哥哥,听母后说东宫的鸡鸭鹅已经养大了,我想吃叫化鸡了。”
李承乾看向不远处的近侍太监张阿西,开口道:“张阿西,东宫租借出去的鸡鸭鹅都被还回来了吗?”
张阿西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开口道:“启禀太子殿下,除了之前答应给老百姓的,其他的大多数都被还回来了。当时,你正在忙着制茶。”
“奴才自作主张把那些膘肥体壮的家禽直接卖给酒楼了。现在,东宫后花园还剩下六十几只还在产蛋期的家禽,还请殿下处罚奴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