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过观测台的穹顶缝隙,带起一声呜咽。
金属摩擦的尖锐声响由远及近,通风井的栅格被一股巨力猛地推开,一个焦黑的、仿佛从熔炉中捞出来的金属球滚落在地。
小舟的核心外壳已经烧得通红,滚烫的热流几乎要将空气点燃,但它内置的稳定系统仍在顽强工作,两支细小的机械臂紧紧抱着一卷破损的金属薄片,那是《守秘会初典》的残卷。
齐书沅立刻用早已备好的寒冰符阵覆盖上去,刺耳的“滋滋”声中,白雾蒸腾,小舟核心的温度总算被强行压了下来。
“辛苦了。”她轻声说,指尖小心翼翼地拂过残卷上那些古老而扭曲的纹路。
这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力量的烙印。
将残卷平铺在桌案上,齐书沅取出自己耗费心血破译出的“道承九曜”拓本,两者并列,一种令人心悸的违和感油然而生。
初典的文字结构与九曜星律的符纹基础竟有七成相似,但每到关键的节点,初典的符文便会多出一道微不可见的扭曲笔画。
正是这毫厘之差,让原本阐述星辰之力的宏大篇章,变成了一套禁锢思想的枷锁。
她终于找到了答案。
守秘会早在三百年前,就悄无声息地建立了一个覆盖整个世界的“记忆净化网络”。
他们并未销毁那些记载着星阵真理的古籍,而是用一种更为阴毒的方式篡改了它们。
所有图书馆、档案馆,乃至魔法学院中关于星阵的文献,都被植入了一种名为“认知阻断符纹”的诅咒。
一旦有人的目光在这些文字上停留超过三行,试图去理解其深层含义,符纹便会立刻激活,释放出一种针对灵魂的微弱麻痹。
这种麻痹不会造成永久伤害,却足以让阅读者思绪中断,兴致全无,最终将这些“枯燥无味”的典籍束之高阁。
“呵。”齐书沅发出一声极轻的冷笑,眼中却燃着怒火,“他们不怕人看见,他们只是怕人看懂。”
信息被封锁,历史被篡改,真相被层层迷雾掩盖。
对抗这种弥天大谎,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真相本身作为武器。
一个疯狂而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形——以符写史。
她从储物法器中取出一卷素白色的帛书,这是她母亲唯一的遗物,质地非凡,水火不侵。
接着,她并指如剑,在自己手腕上轻轻一划,一滴殷红的精血滴入早已备好的符墨之中。
墨色瞬间变得深邃,仿佛蕴含着生命。
齐书沅深吸一口气,神识高度集中。
她要做的,不仅仅是记录。
她将修仙界早已失传的“符音共鸣术”,与她领悟的星律九音相结合,开始在素帛上落笔。
第一个字是“归”。
当笔尖划过,她不仅是在书写,更是在吟唱。
每一个笔画的转折,都对应着一个星律音节;每一滴精血符墨的浸染,都伴随着她神识中一道“破妄意念”的注入。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
文字不再是信息的载体,它本身就成了拥有意志的守护者。
这部被她命名为《归元律初解》的帛书,自带一种“识海抗扰”的特性。
在普通人眼中,上面的字迹只会是一片模糊的光影,根本无法辨认。
但对于那些血脉中残存着星辰印记、神魂已经开始觉醒的人来说,这些文字会像灯塔一样清晰,其中的“破妄意念”更能帮助他们抵抗来自外界的精神干扰。
她不眠不休,将自己所知的一切刻录下来。
写完第一卷,她小心翼翼地将其卷起,打开小舟的核心夹层,郑重地放了进去。
小舟是她最可靠的伙伴,也是最安全的移动书库。
第二卷,她交给了塔莉亚,叮嘱她务必贴身携带,绝不离身。
而最后的第三卷,她来到观测台的中心,撬开一块地砖,将其深深埋入地基之下,最后以一道复杂的“隐迹符”彻底封印了所有气息。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做完这一切,天已蒙蒙亮。
塔莉亚一夜未眠,担忧地看着齐书沅苍白的脸色。
“我没事,”齐书沅摇了摇头,将第二卷《初解》递给她,“现在,该验证我们的成果了。试着……用你的血脉去感受它,去呼唤它。”
塔莉亚郑重地点头,她将帛书捧在手心,指尖轻轻触碰着第一个字。
一股温润而熟悉的力量顺着指尖流入她的身体。
她颈后的星形符纹开始散发出柔和的银光,越来越亮。
她闭上眼睛,遵循着齐书沅的引导,也遵循着血脉深处的本能,低声吟唱出那句古老的祷词:“光不灭,魂不散。”
刹那间,一股无形的波动以她为中心骤然扩散!
整间观测台仿佛被扣上了一个巨大的琉璃碗,一层淡蓝色的光膜笼罩了所有墙壁和穹顶,将内外彻底隔绝。
光膜之上,无数微小的符文如星辰般流转生灭。
齐书沅心神剧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