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往中国的航班穿梭在云层之中,林枫望着舷窗外翻涌的云海,心情复杂难言。
兴奋、期待、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还有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
当飞机广播提醒即将降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能透过舱壁,感受到那片土地上灼热的目光。
舱门打开,踏上廊桥的那一刻,一股热浪混合着夏末特有的潮湿气息扑面而来。
而比这天气更热的,是机场国际到达口那黑压压的人群和震耳欲聋的声浪。
“林枫!林枫!”
“欢迎回家!”
“中国队加油!”
无数的球迷,挥舞着小小的五星红旗,高举着印有他梅斯队照片或自制欢迎标语的海报,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他的名字。
闪光灯如同连绵的闪电,将通道映照得如同白昼。数十家国内外媒体的长枪短炮严阵以待。
这场面,远比他在法国经历的任何一次都要盛大和狂热。
林枫有些措手不及,在俱乐部工作人员和足协接机人员的护送下,他才艰难地穿过人群。
球迷们热情的手臂不断伸过来,想要触碰他,声音里充满了毫无保留的喜爱和期盼。
“林枫,看这里!”
“好好踢!我们都支持你!”
他只能不断地点头,挥手,说着“谢谢”。
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压力,同时涌上心头。
在这里,他不再仅仅是“球员林枫”,更是被寄予厚望的“中国足球的希望”。
前往集训基地的路上,他看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既熟悉又陌生的都市景象,沉默不语。
经纪人低声提醒他,接下来几天会有安排好的官方媒体采访,需要注意言辞。
国家队的集训基地远离市区,环境清幽,但气氛却丝毫不轻松。
林枫是最后一个报到的球员。
当他拖着行李箱走进宿舍楼时,能明显感觉到周围投来的目光。
好奇、审视、打量……甚至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疏离。
国家队更衣室,是一个比俱乐部更复杂的小社会。
这里有成名已久的甲A联赛霸主,有留洋归来的前辈,也有和他一样的新面孔。
林枫的突然“空降”,尤其是他特殊的成长背景和外界铺天盖地的宣传,无疑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哟,咱们的大明星来了。”一个略带调侃的声音响起,带着某种地方口音。
林枫看过去,是国家队的老资格前锋,以脾气火爆、资历深厚着称的高海东。
他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眼神锐利。
“东哥,你好。”林枫不卑不亢地点头致意。
他知道,在这里,资历和实力同样重要。
其他队员大多只是默默看着,没有主动上前。
只有同样有短暂留洋经历的范志毅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用带着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说了句:“来了就好,训练场上见真章。”语气不算热情,但带着一丝前辈的关照。
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的出现,暂时缓解了这微妙的氛围。
他在训练前将全队召集在一起,依旧是那副乐呵呵的样子。
“欢迎林枫!欢迎我们的新朋友!”米卢张开手臂,“在我的球队里,没有大牌,没有新人,只有能帮助球队赢球的球员。我不管你们来自哪里,过去有什么成绩,在这里,一切从零开始。态度!态度是第一位的!还有,记住,Enjoy football!(享受足球!)”
他的话语暂时统一了大家的目标。但林枫知道,真正的接纳,需要靠训练和比赛去赢得。
第一堂训练课,内容主要是恢复性训练和基础战术演练。
林枫能感觉到,不少队友在暗中观察他,尤其是那些中场和锋线球员,似乎想看看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海外天才”究竟有几斤几两。
他的脚踝伤势初愈,动作还不敢完全发力,但在无对抗的传接球环节,他精准的脚法和开阔的视野,还是让一些队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然而,真正的考验在分组对抗中到来。
林枫被分到了象征主力的黄背心一组,位置是攻击型中场。
对抗一开始,替补一方的拼抢就异常凶狠,动作幅度很大。
一次林枫背身接球,刚想转身,就被对方后腰从后面结结实实地撞了一下,动作明显超出了训练赛的尺度。
林枫踉跄几步,球丢了。
“没事吧?”撞他的队员随意地问了一句,脸上没什么表情。
“没事。”林枫揉了揉被撞疼的后背,眼神沉静。
他知道,这是“下马威”,是测试他是否“经撞”,是否适应中国足球的对抗节奏。
他没有抱怨,也没有退缩。
下一次接球,他提前卡住位置,利用身体扛住对方的冲撞,虽然依旧吃力,但稳稳地将球传了出去。
在随后的进攻中,他敏锐地观察到高海东一次反越位的前插,送出一记贴身的直塞球,力量、角度恰到好处,可惜高海东启动稍慢半拍,被边裁举旗示意越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