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营的日子像上了发条的钟表,规律而残酷。
每天清晨,林枫顶着薄雾赶到基地,在大多数人抵达前,就开始进行系统规划的核心力量和基础球感练习。
傍晚,当其他队员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后,他依然留在空荡荡的训练场上。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面前摆着一排用废旧塑料瓶做成的简易标志物,脚下是十几个俱乐部提供的训练用球。
“砰、砰、砰……”
单调而重复的声响在寂静的场地上回荡。
他对着墙壁上自己画出的标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不同距离、不同脚法的传球。
重点练习左脚,练习在跑动中接球瞬间的连接,练习对抗下第一脚触球的控制。
汗水顺着下颌线滴落在草皮上,迅速被蒸发。
小腿肌肉传来熟悉的酸胀感,肺部火辣辣的。
【进行停球专项训练,停球属性微幅提升。】
【进行非惯用脚传球训练,左脚协调性微幅提升。】
【体能接近极限,耐力属性获得锻炼。】
系统的提示是他坚持下去的唯一伴侣。
属性面板上,那些可怜的数字在以一种缓慢但肉眼可见的速度爬升。停球:51,短传:67,长传:69,耐力:56……每一次微小的提升,都让他感觉自己在冰冷的职业壁垒上,又凿下了一小块碎片。
偶尔,会有工作人员路过,投来诧异或带着一丝赞许的目光。
主教练拉丰有一次在办公室窗前驻足,默默看了他十分钟,然后拉上了窗帘。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一个周三的下午。
训练课结束后,林枫照例留下来加练停球。
他用脚弓、大腿、胸口各个部位,反复颠着球,试图寻找那种让足球如同黏在身上的微妙控制感。
“停球不是让球停下来,而是让它听话地停在你想让它去的地方。”
一个平静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林枫一惊,球掉在了地上。
他转过头,看到皮埃尔·杜兰德不知何时站在了场边,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
“杜兰德先生。”
杜兰德走到他身边,从文件夹里拿出几张打印纸,上面密密麻麻画着简单的跑位线路图和数据分析。
“看看这个。”杜兰德指着图纸,“这是你上周分组对抗的几次失误。你接球前没有提前观察身后防守队员的位置,所以对方一上抢,你就慌乱。还有这里,你停球的方向是死路,把自己逼入了角落。”
林枫看着图纸,结合记忆,立刻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原来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意识和习惯的缺陷。
“谢谢您,杜兰德先生!”他由衷地说道。
“别谢得太早。”杜兰德又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个VHS录像带,“更重要的在这里。今晚八点,来战术分析室。”
晚上八点,林枫准时敲响了战术分析室的门。
杜兰德已经在那里,录像机连接着电视机,屏幕上是一片绿色的球场。
“坐。”
杜兰德将录像带塞进机器。
屏幕上开始播放比赛录像,不是完整的比赛,而是经过剪辑的片段。
“看这个人。”杜兰德按下暂停键,画面上是一个身穿红黑色球衣、身材并不高大但异常灵活的中场球员。
“安德烈亚·皮尔洛,布雷西亚的年轻球员。”杜兰德说道,“注意看他的接球前观察,还有他如何利用最简单的触球,为自己创造出传球空间。他的身体也不强壮,但他的脑子和对身体的运用,是世界级的。”
录像继续播放,是皮尔洛各种举重若轻的摆脱和传球集锦。
林枫屏息凝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
他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眼前打开。
原来,摆脱不一定要靠速度和爆发力,精准的预判和细腻的触球同样可以做到。
“再看这个。”杜兰德又换了一盘录像带,这次是齐达内的集锦。“看看他是如何利用身体护球,如何在狭小空间里闪转腾挪。强壮不是唯一的对抗方式,平衡、节奏和假动作同样重要。”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杜兰德没有教他任何具体的技术动作,而是不断地播放着不同中场大师的录像片段,结合图纸,为他剖析那些看似简单动作背后隐藏的智慧和细节。
林枫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一切。
他感觉脑海中那些关于足球的模糊概念,正在被一点点梳理清晰。
系统带来的“视野”天赋,似乎在这些理论知识的灌溉下,开始生根发芽。
【接受高水平战术理念灌输,足球理解大幅提升。】
【观摩传奇中场录像,获得启发,“球场视野”天赋获得微弱增幅。】
从那天起,加练和录像分析成了林枫雷打不动的日常。
杜兰德似乎也格外关照他,每周都会抽出时间,为他“开小灶”,用那些珍贵的录像带和战术图纸,一点点打磨他的足球思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