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因城中处境困窘,禀报梁武帝,请求答应侯景的求和。梁武帝发怒说:“求和不如战死!”太子坚持请求:“侯景围困逼迫已久,援军却相互观望不肯出战,应该暂且答应求和,再另做打算。”梁武帝犹豫了很久,才说:“你自己做主吧,不要让千年以后的人取笑。”于是回复同意求和。
侯景请求割让江右四州的土地,并且要求宣城王萧大器出城相送,然后才渡过长江撤军。中领军傅岐坚决反对:“哪有贼兵举兵围攻皇宫,反而与他求和的道理!这只不过是想瓦解援军罢了。戎狄之人兽心不改,绝对不能相信。况且宣城王是嫡长子,国家命运系于他一身,怎么能作为人质!”梁武帝于是任命萧大器的弟弟石城公萧大款为侍中,出城到侯景营中做人质,又下令各路援军不得再前进,颁布诏书说:“善于用兵的人不轻易作战,制止战争才是武德。可以任命侯景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诸军事,豫州牧、河南王的职位依旧保留。”
二月十三,在西华门外设立祭坛,派遣仆射王克、上甲侯萧韶、吏部郎萧瑳与于子悦、任约、王伟登上祭坛共同盟誓。太子詹事柳津走出西华门,侯景走出营栅门,两人遥遥相对,又宰杀牲畜,歃血为盟。盟誓之后,侯景却没有解除对台城的长期包围,反而专门修缮铠甲兵器,借口“没有船只,不能立即出发”,又说“担心南方军队追击”,遣送石城公萧大款返回台城,要求宣城王萧大器出城相送;索要的条件越来越多,毫无离去的意思。太子明知他在说谎,仍然对他加以笼络,没有断绝联系。萧韶是萧懿的孙子。
二月十四,前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萧退、西昌侯的世子萧彧率领三万军队,抵达马卬洲。侯景担心他们从白下城向上进攻,上奏说:“请下令让北岸的军队集中返回南岸,否则会妨碍我渡江撤军。”太子立即命令萧会理从白下城转移军队到江潭苑。萧退是萧恢的儿子。
二月十五,朝廷任命邵陵王萧纶为司空,鄱阳王萧范为征北将军,柳仲礼为侍中、尚书右仆射。侯景任命于子悦、任约、傅士悊都为仪同三司,夏侯譒为豫州刺史,董绍先为东徐州刺史,徐思玉为北徐州刺史,王伟为散骑常侍。梁武帝任命王伟为侍中。
接着,侯景又上奏说:“刚才收到西岸的消息,高澄已经夺取了寿阳、钟离,我现在没有地方安身,请求借广陵和谯州给我暂住,等夺回寿阳后,就立即奉还给朝廷。”又说:“援军既然在南岸,我必须从京口渡江撤军。”太子都答应了他的要求。
庚戌日,侯景又上奏说:“永安侯萧确、直合赵威方频繁隔着营栅辱骂我,说:‘天子亲自与你盟誓,我最终一定会打败你。’请求召萧确和赵威方入城,我就立即率军上路。”梁武帝派遣吏部尚书张绾召萧确入朝,辛亥日,任命萧确为广州刺史,赵威方为盱眙太守。萧确多次上奏坚决推辞,不肯入城,梁武帝不允许。萧确先派赵威方入城,自己打算向南逃走。邵陵王萧纶哭着对他说:“台城被围已久,圣上处境危急,臣子的心情比被开水和烈火煎熬还要急切,所以才暂且与侯景盟誓,遣送他撤军,再另谋后续计策。皇命已经决定,你怎么能违抗!”
当时台城的使者周石珍、东宫主书左法生正在萧纶的军营中,萧确对他们说:“侯景虽然说要离去,却不解除对台城的包围,他的意图很明显。现在召我入城,对事情有什么好处!”周石珍说:“敕旨就是这样,你怎么能推辞!”萧确的态度仍然坚决,萧纶大怒,对赵伯超说:“谯州刺史,替我杀了他!提着他的首级去复命!”赵伯超拔出刀,怒视着萧确说:“我认识你这位君侯,但刀可不认识!”萧确只好流着泪入城。
梁武帝平时吃素食,等到台城被围日久,御厨里的蔬菜都吃完了,只好开始吃鸡蛋。萧纶通过使者暂时接通了与台城的联系,献上几百枚鸡蛋,梁武帝亲手挑选,不禁悲泣哽咽。
湘东王萧绎驻军在郢州的武城,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驻军在青草湖,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驻军在西峡口,他们都借口等待四方援军,拖延不进。中记室参军萧贲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因萧绎不早日进军,心中十分不满。有一次他与萧绎玩双六棋,萧绎该落子却迟迟不下,萧贲说:“殿下根本没有进军的意思。”萧绎对此怀恨在心。等到收到梁武帝的敕令,萧绎打算撤军,萧贲说:“侯景以臣子的身份举兵攻打皇宫,现在如果放任他撤军,他还没渡过长江,一个小孩都能斩杀他,他必定不会真的离去。大王率领十万大军,还没见到贼兵就撤退,怎么能这样!”萧绎很不高兴,没过多久,就借故杀了萧贲。萧慥是萧懿的孙子。
东魏河内地区四千多家百姓,因为北魏北徐州刺史司马裔是他们的同乡,于是纷纷率领族人归附他。丞相宇文泰想封赏司马裔,司马裔推辞说:“士大夫们远道而来归附皇恩教化,我怎么能独占功劳!出卖义士来追求荣华富贵,这不是我所愿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