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朝九殿:至尊气象贯苍穹
紫宸宫的外朝以“九天”为制,九座大殿沿中轴线依次铺开,每座殿宇高逾三十丈,飞檐翘角直刺云霄,仿佛要将天与地连为一体。最南端的“承天门”是皇宫正门,门高十八丈,宽三十六丈,由四十八根鎏金铜柱支撑,柱身雕刻着五爪金龙,龙鳞用西域进贡的七彩琉璃镶嵌,日光下流光溢彩,远远望去如金龙拱卫天门。门楣上悬挂着“受命于天”的巨匾,字为林越亲笔所书,笔力遒劲,每一笔都嵌入三分深的凹槽,槽内填充着夜明珠磨成的粉末,入夜后匾额通体发亮,三十里外可见其辉。
穿过承天门,是占地百亩的“天街”,地面用苏州澄泥金砖铺就,砖缝间灌以锡液,平整如镜,倒映着两侧的“十二兽首柱”。柱高十丈,分别雕刻着鼠、牛、虎、兔等十二生肖,兽首皆为青铜铸造,口含铜铃,风过铃响如天籁;柱身缠绕着铜制藤蔓,藤蔓上的花叶用黄金打造,阳光照射时,整条天街都沐浴在金色光晕中。天街尽头是外朝首殿“太和殿”,此殿为朝会之所,高三十五丈,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殿顶覆盖着“九脊歇山顶”,铺设着近百万片孔雀蓝琉璃瓦,每片瓦当都刻有“万寿无疆”四字,瓦下暗藏铜丝勾连,即便遭遇狂风也不会脱落。
太和殿内更是极尽奢华。殿中央的蟠龙金柱高三十丈,由整根千年楠木雕刻而成,龙身缠绕柱体九圈,龙首昂起望向殿顶,龙口中衔着一颗鸽卵大的东珠,珠内藏着墨家机关术打造的“夜明芯”,白日吸收光线,入夜后发出柔和白光,照亮整个大殿。殿顶藻井为九层斗拱结构,中心嵌着一块巨大的“轩辕镜”,镜面能映照出殿内每个人的影子,传说心怀叵测者站在镜下,影子会自行扭曲。御座为紫檀木所制,上铺雪白狐裘,椅背上雕刻着“日月山河图”,图中山峰用和田玉堆砌,河流嵌以墨玉,日月则是两颗鸽卵大的红宝石与蓝宝石,转动椅侧机关,宝石会随“日月交替”自动明暗。
太和殿两侧对称分布着“中和殿”与“保和殿”。中和殿为临朝休憩之所,殿内陈设简洁却暗藏玄机:紫檀木案上摆放着“温凉玉盏”,注入热水则盏身变凉,注入冷水则盏身转温,盏底刻着墨家“调温符”;墙角的青铜熏炉会自动感知殿内湿度,湿度过高则燃檀香驱潮,湿度过低则燃水汽香增润。保和殿为宴请外藩之地,殿内设有“百宝格”,格内陈列着天下奇珍:西域的夜明珠、东海的珊瑚树、南海的玳瑁屏风、北疆的玄铁摆件,格下暗藏蒸汽机关,能自动旋转展示,让殿内每个角落的宾客都能看清珍宝全貌。
外朝两侧的东西六宫则为各部门办公之所,东六宫以“文”为主,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在此处,殿宇装饰多以笔墨纸砚为纹,廊柱上悬挂着历代名家字画,其中“兰亭集序”摹本用金线绣在云锦之上,耗费绣工三年才成;西六宫以“武”为要,兵部、军机处、侍卫处在此处,殿宇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兵器阁”,阁内陈列着林越平定天下时用过的枪剑,剑身镶嵌着北斗七星纹,夜间会发出寒光,警示着武备不可懈怠。
二、内廷三苑:琼楼玉宇藏风烟
穿过外朝的“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区域,此处以“三苑”为核心,分别是“紫宸苑”“瑶林苑”“镜湖苑”,皆是帝王日常起居与处理密政之地。紫宸苑位于中轴线正中,是林越的寝宫所在,主殿“乾清宫”高二十五丈,殿顶覆盖着紫金色琉璃瓦,瓦面掺有金粉,远看如紫气缭绕。殿内地面铺设着“暖玉砖”,砖下埋有蒸汽管道,寒冬时通以热水,砖面温暖如春;夏季则引入镜湖活水,水流从砖下暗渠流过,带走热气,凉爽宜人。
乾清宫内的陈设兼顾威仪与舒适。东侧为书房,书架是墨家机关术打造的“自动翻书阁”,只需报出书名,机关便会自动将书取出;案头的“墨锭”是用松烟与龙涎香混合制成,研磨时香气满屋,写下的字迹百年不褪色。西侧为寝室,床榻为沉香木所制,床幔用百鸟羽毛织成,轻如蝉翼却不透风,幔上绣着“星象图”,对应着紫宸宫的方位,据说睡在其中能安神定气。床底设有“机关柜”,柜内分三层:上层储放龙袍,内置香料盒保持衣袍芬芳;中层储放密诏,设有“火漆锁”,非特制钥匙无法开启;下层为暗格,藏着林越惯用的匕首,匕首柄镶嵌着能验毒的“试金石”。
紫宸苑东侧的瑶林苑是后宫主苑,专为帝后所居,其建造以“琼楼玉宇”为主题,处处透着温润雅致。主殿“坤宁宫”高二十丈,殿顶覆盖着月白色琉璃瓦,瓦当刻有缠枝莲纹,殿檐下悬挂着风铃,铃舌为玉石所制,风吹时声音清脆如环佩。殿内地面用汉白玉铺就,拼接处严丝合缝,如整块玉石切割而成;四壁悬挂着“百子图”屏风,屏风用象牙雕刻,再以彩绘装饰,图中百子或读书或嬉戏,神态各异,皆是能工巧匠耗时十年完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