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里塔坐在生物基因研究所的窗边,看着手中那份《全球企业影响力报告》。维兰德-汤谷公司的机械臂在火星殖民地的影像占据了头版,背后是“五大巨头”的标志性Logo——它们像五根支柱,支撑着人类文明的星际扩张,从能源、生物科技到星际运输,无所不包。
“秩序的顶端,往往最容易滋生混乱。”他指尖的蛇形印记闪过暗芒。吞噬异形后获得的“信息素操控”能力(一种能通过生物信号影响他人判断的法则),此刻正悄然作用于研究所的管理层。三天前,他提交的“新型生物能源开发计划”被迅速批准,而今天,一笔来自匿名账户的启动资金已汇入他的私人账户。
这不是普通的科研项目,而是他建立“模因集团”的第一步。“模因”——这个人类心理学中的概念,指通过模仿传递的文化基因,恰好契合他的深渊法则:用无形的信息渗透,比暴力吞噬更能高效地掌控秩序。
他调出林默的银行账户,看着那串零,嘴角勾起冷冽的弧度。三年,足够让一个全新的名字,刻进人类文明的权力核心。
第一卷:模因初现——用“信息”撕开市场缺口(2090-2091)
一、生物能源的“病毒式传播”
模因集团的第一个产品,是“源能口服液”。
它的核心成分,是奥斯里塔用混沌细胞与异形能量碎片提炼的“生物活性因子”——能小幅提升人类的体能与精神集中度,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至少短期内如此)。但真正让它引爆市场的,是奥斯里塔注入其中的“模因信息”。
通过调整口服液的分子结构,他在其中编入了一段微弱的生物信号。饮用者在获得能量提升的同时,潜意识会对“模因”这个品牌产生莫名的好感与信任。更精妙的是,这种信号能通过社交接触传递——使用者会不自觉地向亲友推荐产品,形成病毒式传播。
“源能口服液”没有通过传统渠道销售,而是先送给各大高校的学生与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这些人群既是高能量需求者,又是信息传播的节点。一周后,“喝源能,三天不犯困”的说法开始在社交平台发酵;一个月后,线下药店出现抢购潮;三个月后,模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财经新闻的版面上。
维兰德-汤谷公司的生物事业部曾试图仿制,却发现无论如何调配配方,都无法达到“源能口服液”的效果——他们不知道,真正的核心不是成分,而是那段深渊法则编织的“模因信号”。
“用人类的欲望作为诱饵,用信息作为鱼钩。”奥斯里塔在董事会(此时只有他一个“幽灵董事”)上,看着不断飙升的销售额,理解了人类社会的“能量流动”规律:资本与信息,就是这个时代最易吞噬的本源。
二、挖角与并购:法则操控下的商业扩张
有了第一桶金,奥斯里塔开始执行第二步计划——整合产业链。
他的目标很明确:掌控生物能源的上游原料(基因编辑作物)、中游生产(生物反应器)、下游渠道(连锁药店与电商平台)。这需要大量的人才与现成的企业框架,而他的“信息素操控”能力,成了最锋利的武器。
针对目标企业的高管,他会“恰好”出现在对方的社交场合——一场慈善晚宴、一次行业峰会,甚至是医院的候诊区。简单的几句交谈,配合信息素的微妙影响,就能让对方产生“与模因合作是最佳选择”的想法。
一家拥有专利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公司老板,在与奥斯里塔会面后,第二天就主动提出以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出售公司;某连锁药店的CEO,不顾董事会反对,签署了独家销售“源能口服液”的协议,只因“梦见模因的Logo在发光”;连维兰德-汤谷公司的前生物能源总监,都带着核心团队跳槽到模因,理由是“那里有更先进的理念”。
这种近乎诡异的扩张速度,引起了五大公司的注意。他们试图调查模因的资金来源与技术壁垒,却发现所有信息都被一层无形的“迷雾”笼罩——关键人物语焉不详,合同条款完美无缺,甚至连黑客都无法侵入模因的数据库(奥斯里塔用深渊法则构建了信息防火墙)。
“这是一家幽灵公司。”《星际商业周刊》的报道中,首次将模因与五大巨头并列,称之为“第六极”。而此时,距离模因集团成立,才过去一年。
三、模因大厦:深渊法则的人间堡垒
2091年底,模因集团在上海陆家嘴的新总部落成。
这座高528米的摩天楼,外观是扭曲的双螺旋结构,玻璃幕墙能根据光线变化呈现出暗金色的纹路——奥斯里塔亲自设计的建筑方案,融入了深渊的“吞噬”与“进化”符号。楼内的通风系统中,循环着含有微量混沌细胞的空气,长期在此工作的员工,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模因信号的影响,变得更加高效与忠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