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着骨骼模型的胸廓部分:注意观察肋骨的走行方向。肋骨从背部开始,向前下方斜行,最后通过肋软骨与胸骨相连。
第1-7对肋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10对肋骨通过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骨前端游离,称为浮肋。
谢老师讲到这里,突然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肋骨要采用这样的斜行走向?
教室里一片寂静。班长游金彦举起了手:这样可以在保护内脏的同时,允许胸廓在呼吸时进行扩张和收缩。
很好!谢老师赞许地点头,正是这种结构让我们能够自由呼吸。
接下来,谢老师详细讲解了胸骨的结构:胸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与锁骨相连,胸骨体与肋骨相连,剑突在年轻时是软骨,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骨化。
他让同学们摸自己的颈静脉切迹:就在锁骨中间凹陷处,这是胸骨柄的上缘。又指导大家找到胸骨角:第二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处,是计数肋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詹晓阳看着同学们认真地在自己身上寻找这些骨性标志,不禁想起前世在临床工作中,这些知识如何帮助他快速定位和诊断。
讲完胸廓内容后,谢老师开始讲解颅骨。颅骨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颅骨示意图,脑颅骨共8块,围成颅腔保护大脑;面颅骨共15块,构成面部支架。
他特别详细讲解了颞骨、蝶骨和筛骨等复杂骨骼:颞骨内部有听觉和平衡器官,蝶骨形似蝴蝶,筛骨就像个筛子...
当讲到鼻窦时,谢老师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鼻窦就像是骨骼里的空气房间,既能减轻头颅重量,又能共鸣声音。感冒时鼻窦发炎,就会感到头痛和声音改变。
詹晓阳注意到谢老师对每个骨骼的讲解都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讲到椎骨时提到椎间盘突出,讲到肋骨时提到肋骨骨折,讲到颅骨时提到颅脑外伤。
这些知识不仅是为了考试,谢老师强调,更是为了将来的临床实践。每个骨骼的形态特征都有其功能意义,每个骨性标志都有其临床价值。
课程接近尾声时,谢老师布置了一个实践任务:两人一组,互相触摸并辨认学过的骨性标志。下节课我会随机抽查。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忙碌的声音。
先找颈静脉切迹,詹晓阳轻声指导同桌林浩杰,“对,就在这里。他的手指轻轻点在林浩杰的锁骨之间。
林浩杰认真地点点头:然后找胸骨角?
对,往下一点...对,就是这里,第二肋的连接处。
另一边,黄朝彬正在汪楷身上摸索:这是肋骨吗?怎么摸起来软软的?
那是我的肥肉!汪楷哭笑不得,往下一点!
谢老师在过道间巡视,不时纠正同学们的误差:太往下了,那是第三肋...对,这就是髂嵴...
下课铃响起时,同学们都意犹未尽。
解剖课后骨骼话题,一直到晚自习后同学们还谈得津津乐道。
回到宿舍,话题仍然围绕骨骼。
我到现在还能摸到自己的肋骨,黄朝彬躺在床上比划,一二三四...
郑世林则在练习椎骨计数:第七颈椎最突出...
“浩杰,你过来下。”汪胖子的嘴形有点不怀好意。
当林浩杰走到汪楷的铺位时,汪楷一把按倒林浩杰,并掀起他的上衣,“哥几个过来呀,浩杰骨瘦如柴,他的胸椎骨最好认啦。”
“死胖子,你……”挣扎声和嬉笑声响成一片。
詹晓阳摇了摇头,不对,上一世他也被大家按住了,因为他跟林浩杰一样的瘦小。想到这,他赶忙拿起脸盆和洗漱用品冲出宿舍……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