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侦察,搜索营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渡过黄河。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为自古以来便作为军事重地经营的孟津,此时已被鬼子封锁的密不透风。
抗战中,国军的工兵部队一直很薄弱。在和鬼子部队争夺河流时,只要丢失了渡河先遣阵地,几乎就没有渡河的办法了。
幸好,孟津的河防还有另一支力量在参与。
就是号称“不沉的航空母舰”的杜八联抗日自卫团。
是的,在抗战中红色力量知道航空母舰,而且他们也是有水面作战力量的。
杜八联由济源县委牵头组建,凭借他们独特的载具葫芦舟,一直战斗在黄河沿线,维系着连接周围数个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
当然了,搜索营是不能走这条交通线的。
平日里,八路军过境不过几十人,撑死也就上百人,可以秘密偷渡。
要知道,搜索营的满编制可是足足有 500 人之多。而且,许粟还特意从西北马家那里搞来了一批品质上乘的好马,并将其优先配备给了搜索营。
如今的搜索营,可谓是实力大增。他们每个人都配备了两匹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骑马步兵。在作战时,士兵们可以迅速下马,化身为步兵进行战斗,而马匹则被安置在后方隐蔽起来,确保安全。
然而,这样的编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当部队需要过河时,由于马匹无法直接涉水而过,搜索营就不得不依靠木船来运输这些宝贵的战马。这无疑给过河行动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实际上,许粟心中早有盘算,这次他决定采取一种简单直接但却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强大的实力来压制对手,也就是所谓的“一力降十会”。
具体来说,他所期望杜八联能够提供的,是一个不仅能够正常使用,而且还未被日本鬼子察觉的渡口。这个渡口对于许粟的计划至关重要,它将成为部队安全渡河的关键通道。
此外,许粟还要求杜八联在部队成功过河之后,能够提供接应并引领他们前往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息。
3月15日夜,时小毛站在黄河南岸望着对岸,他旁边的桌子上展开的大幅地图上,对岸的日军的河防工事已经被标记得一清二楚。
有时候,战场上的情况并非是因为情报太少而导致无法做出决断。
相反,过多的情报反而会给最高指挥官带来巨大的困扰和混乱。
当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涌入时,指挥官需要在短时间内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评估。
然而,过多的情报往往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难以分辨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这就像在一堆杂乱无章的文件中寻找一份重要的文件一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许粟现在已经通过交通线派过去好几批侦察参谋了。
他们可以把鬼子的河防工事部署图传过来,就可以把鬼子的兵力调动传过来。
问题是,许粟现在通过红色武装、侦察部队、中统上报、国府高层以及美军空中侦察得来的情报各不相同,互相对立。
如果全部采信,那只会得出一个结论。
黄河沿岸鬼子部队全部都有异动,鬼子第一军要全军南下了。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日本人在河对岸在给我唱聋哑戏。”许粟在电话里对时小毛说道:“给他们来一记狠的,让他们跳脚,看看他们在搞什么鬼名堂。”
“是。”
时小毛放下和军部的电话开始指挥部队。
“我是军炮兵团团长时小毛,各炮群按预定目标,十发急速射,开炮。”
原本万籁俱寂、一片祥和的夜空,突然间被一阵尖锐刺耳的炮弹呼啸声划破。这声音如同恶魔的咆哮,撕裂了宁静的夜幕,让人毛骨悚然。
那些从未经历过如此密集炮火洗礼的国军河防部队官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惊呆了。他们张大嘴巴,瞠目结舌地望着那被炮弹撕裂得支离破碎的夜空。
与此同时,对岸的鬼子阵地上,数十个巨大的火团如火山喷发般腾空而起,熊熊烈焰照亮了半边天。即使是在河这边,人们也能将这壮观而恐怖的场景看得一清二楚。
这次炮击既是掩护行动,也是练兵。
青年军第一军的军属炮兵团48门山炮,三个师属炮兵营36门重迫击炮,以及加强的若干82迫击炮。
这些火炮分为6个炮群,由军炮兵团团长时小毛统一指挥。
自从武汉会战后,除了驻印军,中国军队再也没有集结起过如此庞大的炮兵力量。
一个小时的炮火轰炸中,3000多发炮弹被时小毛砸到对岸鬼子河防阵地上。
炮群在时小毛的指挥下,先摧毁了日军的指挥中心和炮兵阵地。
因为鬼子欺负国军第一战区炮兵力量薄弱,阵地设置的又近又没有设置防炮工事。
被时小毛的山炮轻轻一敲,砖木结构的鬼子指挥部当场被轰塌了,鬼子仅有的几处炮兵阵地更是被犁了好几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