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的囚犯大喊着:“我愿意揭发,我要立功,第15军……”
“砰砰砰。”
话没出口,他就被宪兵乱枪打死了。
许粟要用他们演戏,可不能演过火了。
许粟站了起来,扫视了一圈第15军的将领们,突然对着武庭麟展颜一笑。
武庭麟被这一笑吓得后背发凉,连忙解释道:“这纯粹是歹人污蔑,属下麾下绝无通敌之人。”
有没有,许粟还能不知道吗?
不要看国府的情报机构常常被许粟耍的团团转。
那是因为许粟钱多关系硬。
下面的人又不是傻子,当然得过且过。
对付第15军,这种杂牌军,中统早就把他们查的清清楚楚了。
现在许粟手里就有一份已经查证了罪行的名单。
只是现在不是拿出来的时候。
“我当然知道,奸佞小人,口出妄言罢了。”
许粟一挥手,身后的士兵抬着一个大箱子走了上来。
“兄弟已经把第十五军今年拖欠的军饷从战区长官部要回来了,一共二十万大洋,武军长这就验收了吧。”
萝卜加大棒,老套路了,但是好用。
因为201师的大棒真的杀人,大洋做的萝卜也确实香。
入城式结束后,许粟就陷入文山会海中了。
早上和201师的一众高级军官开会讨论扩编后各个位置的人选。
中午要批复参谋部递交上来的各类文件。
下午要参加和友军一起举行的酒会。
觥筹交错间,许粟都快以为自己变成交际花了。
事实上,这正是城防司令所肩负的重要职责所在。
作为城防司令,他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更要懂得如何凝聚人心。
洛阳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单凭许粟所率领的201师,哪怕他们个个都如钢铁般坚强,又能在如此庞大的城市防御战中发挥多少作用呢?
毕竟,战争不仅仅是军队之间的对抗,还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许粟必须提前协调好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城内的人力、物力资源,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防御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鬼子的进攻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洛阳城的防御潜力。
随着3月的到来,组建青年军的命令终于下来了。
许粟的201师正式整编为青年军第一军。
青年军第一军下辖三个步兵师,是一个加强美械后的步兵军。
军部下辖有山炮团、辎重团、工兵营、通信营、战防炮营、特务营、搜索营以及野战医院。
算上扩编后的参谋部以及警卫团,军直属人员足有1万多人。
每个步兵师,辖3个团及直属重迫击炮营。
之所以没有按照美军的建议去建立山炮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许粟在采购装备时,始终秉持着轻量化和骡马化的理念。
在他看来,只有那些具备机动性的火力,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火力。
否则,无论这些武器装备看起来多么威武雄壮,都不过是一堆中看不中用的废铁罢了。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国府本身就拥有生产 120 毫米迫击炮炮弹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国府能够自行承担一部分弹药的补充任务,从而减轻对外部供应的依赖。
师部另加强了辎重营、特务连、搜索连、工兵连、卫生队、野战医院。
一个师满编人员达到2万余人。
再加上许粟自己整编出来的三个民夫团。
青年军第一军的总人数达到了8万人。
已经是战场上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了。
但是极速扩编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尽管许粟从重庆就开始准备了,事到临头仍然忙的不可开交。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师长的人选。这次扩编为两个师,看似是正常的军事安排,然而其中却暗藏玄机。
实际上,光头这一举动是玩了一招“两桃杀三士”的小把戏。
原来,201师共有三个团长,而现在要从他们中间选出两个人担任师长。
这无疑给许粟出了一道难题,因为无论他如何选择,都必然会引起其中一人的不满。
这就是低估了许粟带兵的能力。
随着一场接一场的胜仗,许粟的威信其实已经深入到部队基层了。
再加上许粟不断推进思想工作,部队也在不断走向正规化。
许粟的部队里,官兵的人身依附关系已经在逐步减弱了。
许粟始终牢记并严格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恩自上出”。所有的恩泽和好处都应该源自上级,而不是由下面的人随意给予或分配。
尽管部队拥有丰富的物资和充足的军饷,但这些资源并不是由各级军官自行发放的。
相反,它们都由许粟直接掌控,并通过一直延伸到营的参谋人员进行统一的分发。这样一来,许粟就能确保资源的分配公平合理,不会被个别军官滥用或操纵。
通过这种方式,许粟有效地避免了在他的部队中形成各种派系,保持了部队的纯洁性和统一性,让所有的士兵都能感受到公平和公正,从而更好地为他效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