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中国,是没有多少防空力量的。
仅有的高射炮都集中在各个要地,特别是高官府邸周围。
在前线,中国军队使用最多的防空火力,其实是重机枪。
国内各个兵工厂仿制的重机枪带上防空枪架,就是中国军队最倚重的防空火力了。
在这个小小的兵站,突然有十二挺大口径机枪猛烈开火,防空火力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档次。
鬼子飞机赶紧拉升,免得被打下来。
勃朗宁重机枪可是美军在战斗机上都使用的航空机枪,要是被打上一梭子,鬼子那脆皮飞机当场就要嘎了。
鬼子飞机在天空上盘旋着,虽然他们遭受到了损失,但是他们也确定了201师后勤队伍的位置。
毕竟,其他国军也没有这个实力。
鬼子飞机在空中盘旋扫射,试图拔除辎重连的火力点。
但是,空中打击地面有天然的劣势。
飞机被打中一梭子,当场就不行了,大地被打中一梭子,可以收获一堆弹壳。
辎重连紧急动员民夫挖掘了深达两米的防空工事,重机枪班的四周还在不断加固土墙。
鬼子的飞机呼啸而下的时候,子弹只能在土墙上溅起一阵阵烟尘。
鬼子想要投弹,却被交叉的机枪火力拦住了,飞机根本不敢低飞。
任何时候,只要组织防空,必须建立两个以上的防空火力,就是拿重机枪凑合,也要有两个以上的火力点。
只有这样,防空火力才能互相掩护。
要是建立单个火力点,那不是被飞机前后夹击一下,当场就去世了。
辎重连的防空阵地的设置是许粟亲自设计的,三挺机枪组成一个三角形,三组机枪又组成一个更大的三角形。
鬼子飞机不管从哪个方向来,都有火力应对他们。
鬼子飞机注意力离开兵站后,率先恢复过来的是学生军。
“同学们,同学们。”几个胆子较大的学生军官跑到高处大声呼喊着。
“大家不要乱,都保持冷静!迅速把位置让出来!”年轻的军官站在那座低矮的木屋顶上,他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响亮。
军官的目光紧盯着不远处的日军轰炸机,他深知这些敌人的厉害。然而,他并没有被恐惧所吞噬,而是迅速地指挥着机枪火力的布置。
在鬼子的猛烈轰炸中,学生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他们没有丢弃那几挺宝贵的重机枪,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将它们从废墟中抢救出来,并迅速架设起来。
这些重机枪成为了学生军反击的利器,它们的火力开始填补天空中防空火力的空白。机枪手们紧张地操作着武器,将一串串子弹射向敌机,试图阻止它们的肆虐。
原本被鬼子飞机肆虐得一塌糊涂的天空被机枪火力撕开了几道裂口,鬼子飞机飞得更高了,对地扫射已经基本停止了。
虽然机枪火力基本不可能把飞机打下来,但是它们可以把飞机赶到更高的天空中,降低飞机投弹的精准度。
二战中的飞机根本没有导航,要是不能贴着地面开火,大部分弹药只能打到目标几百米之外了。
鬼子飞机还有一部分炸弹没有投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甘心把炸弹扔进山里,赌自己炸到201师后勤部队的概率。
他们只能把炸弹大概投放到码头之上,试图尽量炸毁一些国军的辎重。
炸弹偏离了目标,在岸边的壮丁群中炸起血花。
这些原本被军官严格控制的壮丁们,在失去了指挥和约束之后,就像一群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他们毫无目的地奔跑着,彼此之间相互碰撞,场面一片混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壮丁们逐渐聚集在了码头上的空地上。然而,他们并没有恢复秩序,反而更加杂乱无章。每个人都在惊恐地尖叫着,试图逃离这个可怕的地方。
就在这时,鬼子的炸弹如雨点般落了下来。瞬间,爆炸声响彻整个码头,震耳欲聋。炸弹的冲击波席卷而过,将周围的一切都摧毁殆尽。
成堆的血肉被炸得四处飞溅,仿佛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泼洒开来。鲜血和碎肉在空中弥漫,形成了一片血雾。这一幕简直就是地狱的写照,让人毛骨悚然。
幸好,码头的船只已经在船老大的组织下开始向江中开去,到了那里,船只可以动起来,鬼子命中他们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船老大的船只一马当先,冒着鬼子不时掉落的炸弹,引导着船只向江中驶去。
童欣可以听到江面上传来的船老大的粗犷的声音。
“大丈夫,岂能够老死床笫间。”
“学一个丹心报国马革裹尸还。”
“我把长江当匹练,信手舒卷履平川。”
粗犷的戏曲声中,木船一艘接一艘地驶出了码头,鬼子已经没有办法炸毁国军的物资了。
云层中,传来了马达的轰鸣声,中国空军已经到了。
这时,正是中日双方空军实力翻转的时候,美国援助的空军已经到达了中国,开始组织反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