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粟的201师到达暖水街时,才得到第六战区传来的敌情通报。
半天就没了一个大队这种事情太恐怖了。
直接把日军吓住了。
他们心中暗自揣测,国军是否已经洞察到了他们的行动计划,特意设下了一个陷阱,就等着他们自投罗网呢?这个想法让他们心生恐惧,毕竟面对狡猾的敌人,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正面进攻的日军立刻停止了猛烈的攻势。原本如狂风暴雨般的攻击戛然而止,战场上瞬间变得异常安静。日军开始有条不紊地集结部队,显然是在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反击做准备。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日军紧张地等待着国军的反击,却始终未见任何动静。一天过去了,国军的阵地依旧静悄悄的,仿佛完全没有意识到日军的存在。
鬼子的情报系统紧急联系了重庆的内线,发现是201师干的后,一下子火气就起来了。
他们精心策划的这场战役,原本将攻占常德设定为首要目标,而歼灭 201 师则被列为次要目标。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尚未采取任何行动,201 师竟然突然现身,并毫不留情地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惊愕不已,完全打乱了他们的作战计划。面对这一情况,他们迅速与重庆方面取得联系,急切地想要探明 201 师的确切位置,以便重新评估局势并制定应对策略。
抗战期间,国府作为中国的代表,却三番五次想要投降。
作为一个买办政府,他们给英美当买办是当,给日本当难道不是当吗?
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重庆政府连续三次和日本媾和。
光头一度提出,可以不要已经丢失的地区,只要日本停止进攻,他就同意签署和平协议。
只是,日本人看不起光头,他们强烈要求,停战后的政府中要换掉光头。
这也不是日本人对光头纯粹的个人恶意,也是为了显示他们的主导地位。毕竟就连政府领导人都下台了,即使协议写着和平,那也是一纸投降协议。
这光头怎么可能同意。
他对双方调停的特使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威胁道:“没了我,不说底下要求抗战的爱国官兵要造反,就是红色武装你们都搞不定。”
“要知道国府是可能投降的,但是红色武装是绝不可能投降的。”
“你们还需要我和日本人联合起来,剿灭红色。”
最终,这些和谈都破裂了,抗日战争还是继续了下去。
但是,这些和谈不是没有影响的。
上面的领袖都天天想着投降,下面的官员怎么会坚持抗战呢?
不要说汉奸汪精卫的叛逃,就是说重庆政府里,叛徒也是处处可见。
美军刚刚组建的情报系统在中国调查日军间谍的时候,往往就会追查到重庆政府的高官头上,最终,这些调查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日军在重庆的消息渠道比许粟是灵敏不少的。
许粟现在除了中统的关系,基本把重庆其他派系都得罪了。
就是中统的关系,也是系统绑定的朋友关系和许粟源源不断送去的礼物才能维持的,不然就国府这个政治风气,许粟早就被放弃了。
当鬼子来打听许粟的位置的时候,大量关于许粟的情报很快就来到了横山勇手中。
很快,鬼子就知道了许粟所在的方位,暖水街。
为什么许粟要在暖水街设防呢?
这就要说到鬼子的主要进攻方式了。
他们这次的进攻方式不再是以往那种呆板的一线平推,而是采用了钳形攻势。
一路鬼子从长江边出发,连续打破国军设立在松滋河两岸的三条防线,一直打到暖水街附近。
他们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消耗阻击中的国军部队,另一方面,为进攻常德的部队开辟后方,掩护日军的后勤线。
只要他们能把暖水街以东的地区都拿下来,国军就算想要骚扰鬼子在洞庭湖上的后勤线都没有办法。
距离太远了。
那为什么要把攻击截止地点定在暖水街?
因为这里是湖南平原和四川山地之间的交界点。
国军的作战策略就是用杂牌部队节节抵抗,主力部队侧翼出击。
杂牌部队抵抗的依托就是松滋河两岸的防线,主力部队出击前,就隐藏在暖水街西面的山地中。
鬼子打到这里,就意味着他们成功地将国军主力围困在山里,让其陷入绝境。因为山里的出路非常有限,而这些道路对于国军来说,反击最为便利的便是暖水街中的道路。
暖水街中的道路地势较为平坦,视野开阔,有利于国军展开反击作战。一旦国军能够守住这条道路,就等于守住了第六战区的反击通道,为后续的战略部署和反击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然而,如果鬼子成功地拿下了暖水街,那么他们就能够彻底切断国军的道路,让国军在山里无处可逃。这样一来,鬼子就可以从容地歼灭第六战区的国军部队,给国军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