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现在很苦恼。
发起鄂西作战本来是要加强扬子江的运输能力,把中国军队停泊在江面上的船只开走,提升自己的后勤保障能力。
如果有条件,还要尽可能歼灭中国第六战区的生力军。
结果现在一个目标都没有达成。
27日,鬼子控制下的船舶约50余艘(余吨)从宜昌附近出发,开始向武汉驶去。
他们的行踪正好被许粟部队深入日军后方侦查的士兵发现。
许粟专门调了一笔钱, 托人贿赂了飞虎队,让他们根据江边侦察兵的指引,追踪轰炸鬼子运输船。
鬼子运输船在损失了三分之二后,才在姗姗来迟的陆航的护卫下,缓慢撤离了战场。
大本营方面被这一损失气的暴跳如雷,要求横山勇立刻南下,歼灭许粟的201师,以解心头之恨。
但是,横山勇自己难道不知道要歼灭201师吗?
这次进攻,本来实施的很好。
中国军队停在长江上的船被自己控制了,防守江岸的中国军队也被自己击败了,眼看目标就要实现了。
然后,许粟的201师出现了。
先是在第一期作战的时候,几乎歼灭了针谷支队,把日军的进攻矛头折断了一个。
虽然日军很快打垮了正面的国军主力部队,侵占了安乡、南县,但是兵力上的损失还是太大了。
那个时候,横山勇就想继续南进,抓住并歼灭许粟的201师。
然后,他就发现,他做不到。
相比于抗战初期,鬼子那时还有充足的后勤,大把的老兵,完善的军工系统。现在,鬼子已经真正意义上变成了穷鬼。
自甲午战争以来积累的老兵已经在中国战场上一场又一场得大战中消耗殆尽,原本依托现代交通工具比国军显得高效的交通线已经被战场切得七零八落,位于本土的军工产业被美军轰炸机炸的东躲西藏。
因此,到了1943年,鬼子在保证后方的情况下,已经只能发起局部的短促的进攻了。
具体到鄂西战场,鬼子的第11军,只有一条后勤补给线维持部队运动。
许粟的部队本土作战,在系统和国府的支持下,把后方的民夫都抓空了,才能勉强维持部队的饮食弹药。
鬼子后方动员机构可只有自己组织的维持会,最好的情况还能有个汪伪政府。
问题是,但凡是有点能力的都能看出来日本是打不过中国的。
这一点,在抗战没有开始的时候,大家就有共识了。
电视剧里汪伪那群人衣着光鲜,出手不凡的形象是大大美化了汉奸形象了。实际上,除了几个头面人物外,剩下的汉奸对鬼子来说连条狗都不如。
鬼子对他们不仅待遇极差,而且肆意凌辱。
这样一来,自然就没有人肯好好给鬼子干活了,更不要说他们汉奸本来就没有什么本事了。
由这些汉奸组成的维持会乃至汪伪政府,自然就没有什么能力了。
鄂西战场上,鬼子自己运输的弹药还能勉强维持前线部队消耗,需要依靠伪政权的粮食运输就极为艰难了。
横山勇已经接到报告,一线的鬼子兵只能吃番薯作为主粮了。
要是要吃肉怎么办呢?
鬼子就会在各地抓长得胖一点的中国人,把他们的肉割下来烤着吃。
至于他们抢来的中国大米,那不是给鬼子大头兵吃的。
这些大米要运回日本本土给鬼子的贵族吃,这些只值一张邮票钱的鬼子大头兵只能看看,但是绝对不许碰这些大米。
部队补给如此艰难,横山勇当然对要求部队南下很犹豫了。
要是201师节节抵抗把鬼子的第11军拖住,到时候粮食不济,国军主力再从西面压过来,战局就不可控了。
犹豫了一天后,横山勇还是决定留下独立混成第17旅团以及小柴支队、户田支队监视许粟的201师和国军的第29集团军。
部队的主力则转向石牌一线使用。
说白了,到了这个时候,鬼子的心气也已经打没了。
他们只是想在伤亡不大的情况下,获取一两场胜利,骗一骗日本国内的百姓罢了。
他们已经不想再打抗战初期那种尸山血海的大战役了。
但是,横山勇没有想到,许粟是双方将领当中最好战的。
日军没有南下,201师反而北上了。
这也是许粟一度丢失了鬼子主力行踪的原因。
横山勇在开始石牌一线进攻作战后,又反悔了。
他调动201师当面的鬼子兵力四下游动,希望可以勾引许粟北进,最后集中主力围歼他。
然而在许粟的指挥下,201师在战术上打得很猛,战略上却十分保守。在没有见到鬼子主力之前,201师始终将战线保持平稳,根本没有冒进。
横山勇等了两天,始终没有等到北上的201师。
这时,他必须做决定了。
鬼子主力不能一直停在原地,那样会被反应过来的国军包围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