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包抄。
这一战术并不是哪支部队的专属。
他是大家在战争中,最先学会的基本的战术之一。
几个人打架都知道,要有人绕到旁边偷人屁股。
不过,在抗战中,迂回包抄又是国军个操作起来很难的操作。
在国军200个师中,只有极少数,也就是军力排在前面的十来个师可以操作出来。
迂回战术需要部队具备基本的行军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
如果一支队伍在行进过程中直接累倒了,那还如何有效地执行迂回作战呢?
所以,拥有良好的行军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要具备行军能力,首先就需要为士兵们提供必要的食物和衣物。
毕竟,人只有在吃饱穿暖、有足够的力气之后,才能够顺利地奔跑前行。
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却将那 200 个师中的一大部分都淘汰掉了。
原因很简单,要满足这么多士兵的基本生活需求并非易事,对于国军脆弱的后勤保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许多师无法达到这样的标准,从而导致他们在行军能力上大打折扣。
抗战中,除了国军中央军、部分地方军以及红色部队外,其他部队基本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士兵体力虚弱,根本跑不动。
迂回作战是一种极具挑战性和危险性的军事策略,它要求部队具备无畏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在执行迂回穿插任务时,部队常常会遭遇极其激烈的战斗,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由于身处敌后,这些部队无法获得及时的增援和支持,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应对敌人的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的伤亡率往往非常高,过半的伤亡几乎成为了常态。
然而,国军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国军是一个兵为将有的部队,士兵们的生死与长官的仕途紧密相连。一旦士兵全部阵亡,长官的乌纱帽也就难保了。
因此,国军的长官们往往会在关键时刻选择保存实力,避免过度冒险,以免失去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相比之下,只有中央军和红色武装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兵员补充。
中央军作为国民政府的嫡系部队,自然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而红色武装则依靠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群众基础,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保持部队的战斗力。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排名靠前的20多个师。
除此之外,迂回作战还对部队长官的战术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然而,国府的最高级军事学院——保定军校,却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该军校培养出的军官数量相当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军队的需求。
相比之下,国府目前的军官主力主要源自黄埔军校及其各个分校。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黄埔军校实际上只是一所初级步兵学校,其最初的办学目的仅仅是为了培养连排长等基层军官。
这就导致了该校在军事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战术指导。
而相比于对手红色武装,国军的军官又明显不爱学习。
光头曾经雄心勃勃地创办了一系列培训班,旨在提升国军将领们的素质和能力。
这些培训班被视为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摇篮,光头塞了许多国军将领前去参加。
然而,这些国军将领们并没有将这次培训视为提升自我的机会,而是将其视为一次放松和享受的机会。
他们纷纷趁着上课的时间,偷偷溜出教室,跑到外面去大吃大喝,尽情享受美食和美女。
这些国军将领们自己逃课后,将上课的重任都交给了他们的副官。
这些副官们虽然无奈,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代替将领们去上课,而真正的将领们则在外面逍遥自在。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导致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原本期望通过培训提升国军将领们的素质和能力的计划也完全落空。
光头对此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但他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张灵甫。
他在陆军大学上学的时候,就只去了一趟开班式,剩下的课程就交给自己的副官了。结果自己战术水平差的要命。
一旦遭遇袭击,就只知道缩成一团,等死。
许粟就从来不会把部队放在一起,部队放在一起,战线根本没法展开,只能等着敌人把自己围起来,砸核桃。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三分之一的兵力在前线,三分之一兵力在侧翼,三分之一兵力作为预备。
马阳的二团在前线激战,吸引住鬼子的注意力。楚文的三团已经穿过了三仙湖东面的千山红镇,向着鬼子侧翼包抄而来。
针谷逸郎的反应太慢了。
他太过于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而低估了许粟。
他的迂回部队还没有出发,楚文的三团已经打到了他的脸上。
许粟所率领的部队,在得到美援罐头的滋养后,士兵们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