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先遣队已经撤下来了,只剩6个人了。”
听着林译的汇报,坐在地图前椅子上的许粟只是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腾冲方面,友军的攻势怎么样了?”
随着许粟的地位越来越高,他的战场已经不再是枪林弹雨了,而是变成了电台的滴滴答答声。
友军的配合、后勤的通畅、情报的辨别、部队的调动……
这些都是许粟的责任,他必须牢牢撑住后方,为前线搭好舞台。
“腾冲方向,友军进展不顺。他们今天刚刚渡过怒江就损失了一个营,攻势已经停了下来。”
“什么?”许粟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这次进攻当然不是许粟一家的行为,各个部队是要配合的。不然,让许粟一个师去面对缅甸日军的压力,根本办不到。
现在,驻扎在缅甸的日军只有四个师团。
33师团在怒江和许粟对耗,累得半死正在缅甸内地休整。56师团在进攻缅甸的作战中损失惨重,刚刚又有一个竹内联队近乎团灭,现在在腾冲休整。55师团和18师团正在防御印度方向的英军,轻易不能移动。
这次,许粟瞅准的就是这个鬼子兵力不足的空子。只要他动作快,就可以把18师团的这个联队歼灭在南天门,收复腾冲的北大门,固东。
但战斗胜利的前提是鬼子没有援兵,许粟正面攻坚一个联队已经很吃力了,要是再有一个联队加入战场,许粟就没有胜算了。
“他们已经集结了十个师,兵力已经达到10万,连一个基层都是新兵的2万人的日军师团都拖不住,真是一群废物。”
许粟指着林译吩咐道:“立刻向宋司令官及军政部发报,让他们立刻发起攻击,一定要将鬼子的56师团拖住。只要一个星期内鬼子抽不出兵力北上增援,我部必然可以获得全胜。”
其实,许粟也是误会腾冲方向的国军了,他们虽然主观上,以中央军自居,看不起许粟这个特务,战役支援不太积极。但是客观上,他们也确实面临许多问题。
不要看许粟在三个月里就将游击纵队锻铁成钢,建成了一等一的强军。
那是因为他练兵工作抓得非常严。他自己一天只睡四个小时,事情多了,通宵都是常事。
因此,各类物资才能源源不断地供应进军营,练兵才有了依靠。
而且许粟的军纪极其严格,军营大门一直是关着的,士兵们是扎扎实实地练了三个月,战术水平也在蹭蹭往上涨。
这纯粹是许粟自己给自己逼得紧,就是要抢缅甸日军兵力较少的这个空子。
国军将领哪有许粟这个积极性。
他们是要讲个人享受的。
好一点的,每天还到自己部队里走一走,每天处理点军务,一天能干个八小时就算敬业的了。
要是不上心的,把部队往江边一扔,自己就去花天酒地去了。
长官不上心,部队自然就烂成一堆了。那十个师,平均下来,每个师只有五千人左右。
而且这五千人只是领到了装备,根本没有怎么训练过。他们的营地管束不严,士兵大部分都到临近的城镇中狂欢去了。
这样的部队,让他们守着怒江都有些勉强,进攻实在是太为难他们了。
许粟的电报发出后,迫于压力,还是派了一个师过江打游击。
虽然他们没有打几仗,就退缩避战了,但这已经够了。
孟烦了带着一营穿行在西岸的丛林中艰难前行着。他到西岸打过游击,已经很熟悉这里的地形了,但还是很讨厌在丛林中行军。
林子里除了绿色还是绿色,看的让人头晕。参天大树随处可见,树下足有一人高的杂草可以轻易划破士兵的皮肤。杂草中潜伏着各种野生动物,紧盯着移动的活人,找准机会就来上一口。林中闷热无比,每个人都淌着汗,汗水刺激的伤口疼痛难忍。
行军时,队伍走过的小路,因为雨水太多,始终泥泞难行。部队艰难跋涉一段时间后,脚底的布鞋都被泡烂了。队伍因为每个人的步伐不同,队形忽长忽短,需要不断调整。
幸好,许粟的部队经过长期的行军训练,物资也充足。因此一团才能沿着小路穿插到了鬼子大队的后方。
许粟得到电报后立刻命令:“全军立刻发起进攻,围歼制高点下面的鬼子大队。”
鬼子大队直到被捅了屁股才发现自己被围了。
他们的队伍沿着土路一字排开,炮兵阵地在后,一个中队护卫着大队部待在中间,两个中队在制高点下面展开,对制高点展开进攻。
一团沿着土路开始进攻鬼子的炮兵阵地。
这些老鬼子即使是临时开来进行攻击,炮兵阵地也修好了防御工事。
孟烦了的一营在鬼子阵地前六百米处开始展开。
各个排开始编组攻击队形,散开队形,开始前进。
鬼子第一时间便将机枪调了过来,开始准备抵御攻击。不过,炮兵阵地位于后方,护卫力量不足,守卫部队只有三挺重机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