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国府捅了一个大篓子时。他往往会给你捅一个更大的娄子。
当国军退到台湾后,他们其实在光头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全面复盘,探讨失败原因。
大家一致总结了国军最重要的几个弱点。
不敢近战、不会夜战、徒步行军能力不足、搜索能力极差。
不敢近战。抗战时说只有刺刀,说是近战火力不足。解放时有了冲锋枪,又说冲锋枪太短,不利于拼刺。
其实本质上还是基层壮丁没有作战勇气。
这个问题,许粟可以通过不断地刺杀训练和老兵带队冲锋来解决。
不会夜战,是因为国军的壮丁普遍营养不足,大部分是夜盲。看都看不见,怎么打夜战?
这个问题,许粟可以通过系统按时送来的补给,搞买卖赚来的资金改善伙食解决。
徒步行军能力不足,其实就是组织能力不行。本质上,是国军的兵为将有制度决定的。
这个问题,许粟没法解决。他通过金钱、人情以及身先士卒勉强绕了过去。
但搜索能力这个窟窿许粟实在没办法填上。
国军一直缺乏外出侦察能力,其实说到底,就是不能让小部队出去独自活动。
因为他们的基层都是壮丁,一旦以班为单位放出去,士兵就会直接逃了。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国府的兵役制度导致的。而兵役制度是个政治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所以许粟的系统根本没法解决。
政治问题只能靠政治来解决。
许粟一开始,只是和红色交换一些情报。后来战斗越来越激烈,对情报的要求越来越高,他和红色的交往就越来越深。
到了现在,他的侦察连里全是红色成员。
没办法,其他人真的是撒手就没。
这才有了他到江对岸,能和世航大师接上头。
交换了暗号后,世航大师热情的给怒江先遣队带着路,走得都是山林间当地人才知道的小路。
“和尚?”迷龙赶上去疑惑地问道:“你怎么还出来打仗啊?出家人不应该在庙里念经吗?”
世航大师念了声佛号,说道:“和尚出来打仗,是因为有人要杀和尚。和尚不在庙里念经,是因为有人把庙占了。”
这一下把炮灰们的嘴堵上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是谁干的。
在队尾收拢队伍的许粟赶上来问道:“慈凉寺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慈凉寺,现在驻扎了鬼子两个中队,不好打的很。”世航大师见是许粟站好了回道。
他指了指山下:“莲花村到了。”
炮灰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村子外面,看着被鬼子吓得恐惧万分的村民聚在村口,满怀希望地看着他们。
这种眼神,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一时不知道说点什么。他们之间平时的插科打诨也变得不好意思,于是两方都保持着诡异的沉默。
此时,孟烦了跟着许粟来到了村头的村委会,这里一群人已经等着他们了。
孟烦了看着集体起来鼓掌的一群农民,顿时有些别扭。直到他们领头的来了一句:“欢迎国军兄弟来江这边参加抗战。”
他一把拉过许粟,急切的说道:“这可是大红,您怎么把我带这里来了?可不要忘了,您是干什么的了?”
“不要问,你跟着我学就行了。”
许粟迎上去和大伙寒暄了一会儿,随后掏出一张地图。
孟烦了看的仔细,那是一张师参谋绘制的1:500的精细版和顺镇地图。这可不是一两天能准备好的东西。
农民们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许粟拿出红铅笔又完善了一下细节,把孟烦了叫了过去,递给他一个指南针,在地图上指了一个地点:“你能带着队伍找到这里吗?”
当然是可以的!孟烦了心里暗自思忖着,他觉得许粟此刻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而自己则仿佛回到了那遥远的学堂时光。
为了在许粟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能力,或者说纯粹是为了逞能,孟烦了毫不犹豫地接过了地图和指南针,决定亲自带领队伍前行。
夜幕笼罩下的道路显得格外漫长而曲折,孟烦了紧紧握着地图和指南针,带领着队伍向前走去。
大约过了大半个小时,孟烦了终于带领队伍抵达了目的地。他长舒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看图认路的本事还行。”许粟看着孟烦了,微笑着说道,“不过呢,要想真正熟悉一个地方,还得结合实际才行啊。”
说着,许粟转头把世航大师叫了过来,然后对孟烦了说:“你不要总是逞强,遇到问题要多和当地人沟通交流。刚才世航大师一直都在这里,你却只顾着埋头看地图,也不知道问问他。”
许粟对世航大师说:“大师,麻烦您给这小伙子讲讲吧,让他也学习学习。”
世航大师指着地图上的一段路:“这里,虽然地图上画的是林子,但其实小部队可以通过,可以节省五分钟行军时间。”
“你大爷的,那为什么不在地图上标记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