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城西高地上有国军驻守,鬼子也没有直接进攻。
他们先是派出一个中队进攻城西高地,牵制三营的火力。
随后,再以主力进攻城西。
但,许粟可不是那些贪污腐败的国军长官。
这一时期,其他国军部队工事的修建材料常常要被军需官、部队主官、基层连排长扒三层皮。留下来的建筑材料连个零头都没有,只能修一些一打就碎的样子货。
比如,光头在南京城外修建的国防工事。
说好可以抵抗鬼子数月进攻的钢铁防线,等到淞沪会战的部队退下来接手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工事经过国府官员的雁过杀雁,根本就没有修建。
结果没有依托的部队一下子退进了南京市里,让人家围起来打。
许粟见多了这种情况,他对自己部队的工事不仅不克扣材料,而且还常常予以加强。
当然了,后果就是他为了钱,愁的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一天天的到处找各地乡绅要钱。
城西高地上,机枪暗堡四周用战壕挖出的土加固了结构,再用山上收集到的草木进行了伪装。
暗堡口,专门撒了几层浮土,用来遮蔽机枪枪口焰。
暗堡上覆盖着用结实的原木搭建的双层顶盖,木头搭建的架子中填充了熟土进一步加强抗打击能力。
鬼子中队进攻的时候,立刻就发现了不对劲。
他们以往引以为傲的步兵战术完全失去了效果。
鬼子一向是在一线以步兵试探国军火力点,用掷弹筒清除阵地上的机枪火力点。然后再发起万岁冲锋,攻占国军已经失去重火力的阵地。
当他们以惯用的手段进攻城西高地时,一下子撞在了火网上。
鬼子步兵如同一群训练有素的野狼,迅速而有序地散开,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一步步向着山脚下的三营阵地逼近。
鬼子们小心翼翼地前进着,他们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手中的步枪紧紧握着,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敌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这片土地异常安静,没有丝毫的动静。
渐渐地,鬼子们开始放松下来,他们心中暗自揣测,也许三营就像他们之前遇到的那些国军一样,一看到他们的到来,便吓得直接逃跑了。这种想法让鬼子们的步伐变得更加轻松,他们的警惕性也随之降低。
等他们前进到阵地前150米时,突然,战壕中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子弹如同雨点一般倾泻过来。
猝不及防之下,鬼子队形直接被打散了,打头的鬼子全部直接被密集的子弹击中,打成了筛子。稍微靠后一点的,也大都被打成了重伤,倒在地上哀嚎不止。
许粟的部队现在已经换装了英械,士兵们手中是清一色的李-恩菲尔德步枪。这种步枪可以一次填装十发子弹,快速进行射击。他的疯狂一分钟可是让不少人吃过苦头的。
三营在许粟的特意要求下,专门加强了射击纪律,鬼子不到150米,没有连长命令不许开火。
果然,突然猛烈的火力直接就将鬼子的先头部队打垮了。
后方的鬼子一见不对,赶忙找可以掩护的地形隐蔽。
然而,三营早就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并进行了巧妙的改造。他们精心布置,使得原本看似普通的地形变得充满陷阱和危机。
在这片空地上,那些未被清理的小土包并非随意存在,而是隐藏着致命的威胁。每个小土包旁边都埋设了由手榴弹制成的地雷,这些地雷被巧妙地伪装起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难以察觉。
当毫无防备的鬼子们踏入这片区域时,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踩在死亡的边缘。其中一个鬼子一脚踩上了其中一个小土包,只听见“咔哒”一声轻微的响动,瞬间,脚下的土地像是被点燃一般,腾起一团巨大的火球。
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威力惊人,火光和冲击波瞬间席卷了周围的一切。聚拢过来的鬼子机枪班首当其冲,被这爆炸的威力炸得人仰马翻,惨不忍睹。
许粟喜欢用手榴弹,到达东枝后,他利用靠近铁路公路的机会,用抄缅甸奸细得来的财产,从逃跑的英国人手里大肆收购手榴弹。
现在,第6团阵地上用的都是米尔斯手榴弹。原先的木柄手榴弹都做成了地雷,在各个要道上布满了雷区。
这种地雷是许粟从前世的电影《地雷战》里学来的,后来又经过了收拢来的工兵的改良。
具体是,在一个木盒子里装上八枚手榴弹,把手榴弹的弦拉出来,挂在盒子里的小机关上,鬼子一踩,机关启动,引爆地雷。
这种土造地雷威力巨大,都快赶上一般的反坦克地雷了。
鬼子的步兵被火力压制在地面,一同前进的轻机枪也被炸得七七八八的,局势顿时急转直下。
他们不得不从进攻城西的队伍里紧急抽调下来一个重机枪小队,立刻支援高地战线。
鬼子中队得到支援后,立刻调整了进攻部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