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丛林的掩护下,第一批小组悄悄地出发了。他们小心翼翼地穿越山林,避开敌人的巡逻路线,一步步向着北边的安全地带前进。
接着,第二批小组也紧跟着出发了。他们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小组顺利地离开了阵地,没有引起鬼子的丝毫察觉。
许粟站在丛林里,看着最后一批士兵安全撤出,心中松了一口气。
等到许粟率领部队渡过锡当河回到斯瓦,新编第6团持续三天的支援东吁战斗结束了。
在这场战斗中,新编第6团损失了近900人,三分之二的人员都损失掉了。
装备上,损失了所有的轻机枪,重机枪只带回来两挺,迫击炮也因为激烈的战斗损坏了两门需要维修,步枪倒是带回来一个连的。
不过,他们的战果也是显着的。
首先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第6团打死打伤400多名日军,几乎报销了两个中队。
其次,他们在锡当河岸建立的防线,为200师撑起了东部屏障,保障了他们后勤线的通畅,粮食弹药源源不断地运进了东吁城。
而且,历史上,这支与第6团激战的日军就是通过锡当河边的防御空隙,偷袭了200师师部,戴师长差点当场殉国,司令部更是被打的稀巴烂。有了许粟的防线,200师师部完整撤回了斯瓦。
最后,许粟的坚决阻击,为200师的撤退争取了时间,减轻了压力。许多历史上原本牺牲的技术兵种,都活了下来。
这些因为英国人故意阻塞交通,重装备没能运上来,只能作为步兵投入战斗的技术兵种回到后方后配上装备后,就可以编成坦克营及重炮营,以后在战场上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这些在吴子豪的眼中,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且不说那些历史上的事情根本无法与他交流。
单就杀伤大量日军和支援 200 师这两项所谓的功绩而言,他也完全无法认同。
在吴子豪和其他一些老兄弟们的观念里,保存自身实力才是最为重要的,毕竟与日本鬼子作战,总不能把人都给拼光了吧。
对于这些人,许粟的办法是集合部队,说明情况,让大家自愿去留。
“你们听真了。”许粟站在台子上叉着腰说道:“我这人不会讲道理,就说一句,当兵吃粮,扛枪打仗。你们领了我的粮饷,就要跟着我去打鬼子。”
他指了指绑在一旁的吴子豪:“像这种上了前线,贪生怕死的,我一向是就地枪毙的。”
吴子豪在一旁叫屈:“你许粟不是没长眼,没看到弟兄们快死光了吗?”
“我再说一遍,当兵吃粮,扛枪打仗。”许粟加重语气说道:“你们领了我的粮饷,就要听我招呼。军纪第一条,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违令的,就地枪决。”
“不过,看在你们也打过鬼子的份上。给你们一条活路。”
许粟让人解开吴子豪身上的绳子,递给他五块大洋:“你走吧。”
“你们听好了!”许粟的声音带着一丝威严,“如果你们觉得吃不了打鬼子的苦,或者有其他什么苦衷,今天就可以到林参谋长那里去说一声。每人会发给你们五块大洋的遣散费。城外就是回国的铁路,你们可以直接买车票回家。”
他的话语压住了队伍中的嘈杂声,士兵们顿时安静下来,面面相觑。有些人露出了犹豫的神色,似乎在考虑是否要接受这个提议;而另一些人则坚定地看着许粟,毫不退缩。
许粟的眼神凌冽如刀,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继续说道:“我明天会再次集合队伍点名。那些没有离开的人,以后在打鬼子的时候,如果还有人违反军纪,许某人绝对不会宽容!”
这就是许粟招收老弟兄的方法,先聚拢一批壮丁,再和鬼子打一仗,最后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留下来。
留下来的就渐渐成为了许粟队伍的中坚,就是所谓的老兄弟。
第二天,许粟再点名时,全团还剩下300人。
令人奇怪的是,禅达招收的溃兵竟然留了下来。
他们又打了一个大败仗,竟然没有再逃命去。
战事紧张,许粟利用系统buff送来的军需立刻开始重整部队,准备投入新的战斗。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