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农家乐“中邪”事件,很快便悄悄地传开了。
说是这次游学活动找的民俗有问题,闹鬼有邪祟,偏偏林惠颖和王晓丽还用零食包和小挎包将供奉在房间里面的观音菩萨像给挡住压住了,所以不但这二人被鬼上身,还连累到了李玄吉。最后,还是重新拜了观音菩萨,做了法事,才转危为安。
据说,此事,还传到了学院老师那里。
一天,有人跑到宿舍来串门,忍不住向李玄吉求证此事。李玄吉不敢胡说,按照林巧薇的说法,实事求是地解释了一番。当然,李玄吉也没有否认农家乐老板娘她们在房间做法事的事实。
但这似乎并不是八卦爱好者想要的结果,对方继续深挖,询问李玄吉是否每天打坐,看一些传统文化书籍。李玄吉,有些不悦,但当时年少,当即坦荡荡地硬气回应,确实如此。
确实,那次舟山之行结束,回校之后没几天,李玄吉又开始每晚打坐了。李玄吉给自己的原因是:打坐或者说静坐有利身心,这毫无疑问。只要你不刻意去追求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抱着修身养性的态度,那么就不会出现偏差,更不会害人害己。再说,不独佛家道家,儒家对静坐也有相关的肯定论述,譬如庄子养生篇里的坐忘论,孟子所谓的吾善养浩然正气。
这背后,有没有其他一些难以言说的原因呢?李玄吉也曾细想过,结论是也许从自己小时候那场奇怪的梦,以及随之而来的“幻听”开始,冥冥中有一些牵扯吧。
对方眼前一亮,赞了声李大师,又询问李玄吉是否从普陀山求了一本佛经,所以当晚有佛经护卫,没有中招。
这些损友,不但当着外人喊自己李大师,便是连这样的私事也宣扬了出去。李玄吉不悦地看了看秦子明等人,沉声答道,“是一套精美的佛经摘录,在普陀山免费结缘而得,没有那么玄乎,我带回来只不过当作纪念品罢了。”
你怎么说是一回事,别人怎么理解怎么解读怎么宣扬,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古人有云,祸从口出,沉默是金。这个道理,李玄吉自然懂得。但李玄吉现在重新开始打坐,讲究是一个真心不妄语。若妄语便失真,失真便难入静,那么打坐也就成了单纯的压腿,修身养性便难了。
李玄吉这番回答,无疑给所谓的中邪事件增添了一些猛料。所以,没过多久,辅导员便请李玄吉去办公室喝茶了。
辅导员先是嘘寒问暖地询问了李玄吉的近况,随后方才慢吞吞地问道,“听说,前段时间,历史学院的游学活动,你也参加了。”
李玄吉点头答是。
“好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年轻人,也应该多出去参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总闷在学校,也不好。”辅导员轻言细语地说道。
李玄吉又点点头,“是的,多谢辅导员关心。也请您放心,我是不会做一些不健康不向上事情的。”
辅导员话锋一转,“舟山是个好地方,风景不错,海鲜也很出名。对了,去普陀岛,没有许个愿?”
这话里显然充满了陷阱。
李玄吉想了想,叹了口气,“您别说,海鲜虽好,我们内地的还真有点吃不惯。像我,吃了就有些过敏,好几天肚子不舒服。至于普陀山,风景确实不错,也很有氛围,不过我是不拜偶像的。就是随大流,为父母祈了一下福,算是美好祝愿吧。”
“有孝心,挺好的。”辅导员沉吟片刻,继续说道,“我看你平时学习很刻苦的,要是少看些杂书,专心致志,成绩可能更好,到时候考研深造也不是不可能。”最后又加了一句,“家里父母是怎么为你考虑的?”
这话击中了李玄吉的软肋。
山区家长眼里,读书大抵就是孩子唯一的出路,要是能读研读博,自然是光宗耀祖般的大喜事。那专心致志四个字,也让李玄吉甚是触动。心系一处,无事不成。可随着从山区来到大城市,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书本上的道理,现实中的残酷,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从身体里奔涌出来的青春躁动,那成年道路必然的孤独彷徨,让专心致志四个字何其难也。
李玄吉,极其诚恳地答道,“谢谢辅导员,我会努力的。”
辅导员,忽然神情严肃起来,“我们国家宗教信仰自由,古今中外有许多大科学家大学问家,都不是唯物主义论者,都有宗教信仰。但你还年轻,要以学业为重,尤其切忌不要误入一些邪教组织,那可是千万碰不得的。”
李玄吉吓得连连摇头,保证自己绝不会参与邪教组织。
见状,辅导员,微微叹了口气,“今后,你要是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都要及时告诉我们,不要有什顾虑。”
李玄吉连声道谢,随即识机告辞。
出了办公室,李玄吉心绪万千。这辅导员,越来越厉害了,说话越来越有水平,以后肯定能当领导。自己有的地方还是要注意,要警惕,有些忌讳和红线不能碰。嗯,这个辅导员其实也不坏,还是关心我们学生的。不过每晚熄灯之后,打坐个半个小时,还是要坚持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