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大家一起乘渡轮去了普陀岛。按照门票上的线路,随着拥挤人群,开始了本次游玩之旅。
岛上风景如画,寺庙古朴肃穆,气氛庄严宁静。特别是岛上植被众多,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较多,再加上海风带来的湿润空气,让李玄吉很是受用,感觉整个肺部乃至全身心都被甘露一般存在全方位滋润着。
另一方面,几乎随处都可以看见那种虔诚信徒,双手合掌,甚至嘴唇微动,念念有词。这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群体效应。纵然是不信佛的人,在身心愉悦之时,处于这种场所这种环境,或多或少,也有些庄重起来,敬仰几分。
普济寺中,李玄吉等人,也不免随缘从众,肃然焚香,瞻礼祈福。进了大殿,佛像巍然,一张香案上供奉丰盛,跟前的三个蒲团明显有些磨损。
李玄吉有些犹豫了片刻,终于只是站在那里,恭敬合掌,弯腰行礼,然后从功德箱前飘然而过。
秦子明,罗英豪,还有几名随行的校友,倒是跪在蒲团上,磕了几个头。李玄吉,特意留意了林巧薇,她连礼也没行,只是安静地在大殿绕行了一圈,便出去了。
之后,还有法雨寺,紫竹林,南海观音佛像等处。整个普陀岛,走马观花般逛下来,至少也要两三个小时。值得一提的是,中午吃的斋饭还不错。然后在紫竹林附近一座另外收门票的小庙里,有制作精美的佛经结缘赠送。
回到农家乐,是下午四点多了。也许是因为到处都是礼佛之人,一行人在岛上并没有什么议论。回来之后,又有些累了,各自径直回屋休息去了。
到了吃饭的时候,众人聚在一起,开始也只是嬉笑着,说一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话。不过,终究是大学生,年轻人,慢慢地话题便逐渐深入了。生死轮回,因果报,禅修顿悟。。。。。。
李玄吉一言不发,就像昨晚陪秦子明见网友一般,只顾着吃饭。
林巧薇,倒是难得地开口讲话。李玄吉留意听了听,基本上还是教科书上的思路和观点。
要相信科学,佛教是历史的阶段性产物,宗教本质是麻醉人民群众的工具,王阳明的心学有从佛教思想中汲取养分,但总体来说是比较积极的,不仅仅讲心外无物,重点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讲求的是知行合一。。。。。。。
不得不说,林巧薇讲得还是很不错的,自有一套内在逻辑,也有相当的语言技巧。
她这个发言,等于总结,大家附和了几句,便换了话题,就晚上的玩耍讨论起来。先去海边散步,再去吃点海鲜烧烤,最后要不要去量贩式ktv唱歌?。。。。。。
按照惯例,这样的活动,是自由组合,并不统一组织。所以,晚饭后,便有人三三两两地出去了。秦子明,也出去了。临走时候,神秘兮兮地告诉李玄吉,郭欣妍要请他一个人去某某地方看海上明月。
李玄吉,不无恶意地叮嘱道,“月黑风高,小心点啊。”
很快,房间里,便只剩下李玄吉一人。那个时候,智能手机和笔记本,至少在国内大学中没有普及,就算有问世的,估计其高昂的价格也令李玄吉这样的山区学生望尘莫及。所以,李玄吉只能以看书打发时间。
这次,李玄吉轻装出行,随身只带了一本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宽容》。
这本书,是一本西方宗教历史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很好的启蒙读物。其作者是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在这本书中,房龙以简洁的语言,舒缓的笔调,通过一个个历史寓言和故事的生动讲述,完成了某种客观而宏大的叙事;他将自由、民主、理性等内涵囊括在内,定义了宽容一词,探寻了人类不宽容的原因,提倡宽容,亦即同不宽容的势力、“偏执和暴徒精神”作斗争。
李玄吉坐在床边,凭着记忆,熟练地翻到了这本书的第二十章《布鲁诺》。
。。。。。
他们带着书籍和小册子,穿着破烂的衣服,四处穿梭,最后,或者患肺炎在波美拉尼亚的某个处于穷乡僻壤的小村里悲惨地死去,或者被苏格兰村舍里的醉醺醺的村民私刑处死,或者在法国外省的大道上被车轮碾死。
。。。。。
正当李玄吉专心致志地看着书,虚掩的门被有礼貌地敲响。李玄吉抬头一看,竟然是林巧薇。她没有出去?
李玄吉放下书,起身走过去拉开门。
“在看书呀,这么勤奋。”林巧薇一边笑问,一边闯了进来,但随即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李玄吉一阵慌乱,房间很乱不说,还有一丝丝汗臭味。
“房龙的宽容?”林巧薇的眼睛很毒,一下就看到了放在床头的那本书。
“没有什么事,就随便看看。”李玄吉仿佛被剥光了衣服,被人看了个精光,随即转移话题,“你怎么没有出去玩?”
“有些累了,随便转转。”林巧薇一边慢悠悠回答着,一边转身朝着阳台走去,“结果看到你们房间还开着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