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县失守的消息迅速传至濮阳,城中人心惶惶。
吕布入驻兖州仅半年,人心尚未稳固。
如今北有刘备,东有曹操,两路大军压境,城内民众纷纷出逃。
濮阳城内民众在短时间内流失大半,吕布却未有阻拦之意,任由百姓逃窜。
豪华府邸之中,吕布身影孤独,双眼充满绝望,但仍有不屈的光芒。
众将在吕布身后恭敬站立,张辽、高顺及陈宫三人齐至。
“公台,说说如今的局势吧。”
吕布转头看向陈宫,脸上露出苦涩。
面对刘备与曹操的夹击,战与不战似乎已经注定结果。
吕布不禁回想起一年前在长安的风光,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豪情满怀。
吕布曾梦想凭借方天画戟和赤兔宝马一统天下,如今却成孤军被围。
无论是刘备还是曹操,皆掌握强兵猛将,而吕布麾下则粮草不足,士气不振,军队人数也远远不足。
面对刘备军攻入白马和冀州军赵云不明动向的局势,陈宫内心忧虑。
泰山军和司马俱也恐怕难以支援。
吕布腹背受敌,取胜极为困难,但吕布决心迎战,即使不战而败也不退缩,就算死也要在战场上。
他命令张辽率领两万将士镇守濮阳东部。
吕布一声令下:“必须阻挡曹操兵马,决不允许他们踏入濮阳半步!”
声音刚猛,众将士信心坚定回应:“定不负众望,至死不退!”
吕布转向陈宫,道:“公台,准备粮草之事就交给你了。”
陈宫点头,等待吕布接下来的指示。
吕布决心道:“我要在濮阳与刘备决一死战!昔日我一人一马尚能驰骋漠北,如今更有良兵良将,岂惧刘备?”
众人被吕布的斗志感染,纷纷表态死战。
吕布继续道:“此战要让天下诸侯知道,想要夺取兖州,就要付出代价!”
众人齐声响应。
吕布吩咐道:“其余人员退下准备,张辽、高顺留下。”
吕布语重心长地说:“今日我们三人如同生死兄弟。
若我战死濮阳,张辽驻守东部对抗曹操军队,若情势不利,可投降曹操;高顺在城中陷阵营对抗刘备军队,若无路可退,便投降刘备。”
两人闻言震惊不已,劝道:“奉先,何至于此?”
吕布坚定道:“这是我唯一的安排。”
他们自并州起便追随吕布征战。
他们的武艺,也得益于吕布的悉心指导。
三人之间,既是师徒又是兄弟,感情深厚无比。
吕布打断了他们的对话,神情凝重。
“此战,将是我生平最艰难的一役。”
吕布坦言。
他们曾多次劝说吕布,他虽英勇无双,但成为霸主的路仍长。
他们始终明白吕布并非明主之选,却始终如一地跟随他南征北战。
吕布对此感激不已。
张辽和高顺默默无言,心中充满情感。
吕布强调,并州儿郎的英勇血脉绝不能在他手中断送。
无论他们将来追随刘备还是曹操,都要将并州儿郎的精神传承下去。
这是他让高顺和张辽分别投奔的原因,他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未来。
吕布深知天下诸侯的争斗胜负难料。
他让二人选择分开投奔,是为了给他们留下希望。
然而他们表示忠诚从一而终的决心。
高顺和张辽表态,只要吕布尚在,他们绝不会背叛。
吕布听到后,内心无比感动。
他感激他们为他的付出,跟随他四处逃窜,生活朝不保夕。
但吕布也明白,他的才华志气被压制了。
他夸赞他们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华超越自己,不应该继续浪费在他身上。
即使这一战侥幸胜利,吕布也保不住兖州。
如果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他指定二人投奔的方向,希望他们活下去。
如果跟随他赴死,他会亲手斩下他们的头颅。
说完这些,吕布留下孤独的背影。
吕布驻足,目光追随远去的背影。
英勇的身影虽如昔年,却带着迟暮的萧瑟孤寂。
张辽和高顺僵立原地,目光紧紧追随吕布的背影渐行渐远。
他们凝视着他的离去,心情复杂难以言表。
府邸后院之中,吕布召集妻女严氏与女儿吕玲绮。
严氏深知形势严峻,表示与吕布共进退的决心。
吕玲绮自幼随父亲学习武艺,欲同父亲并肩作战。
吕布虽英勇,却不愿女儿涉险,婉拒了她的请求。
他深知刘备以仁义着称,若其军队攻入府邸,无需抵抗,投降即可。
吕布此举基于对刘备的信任和对局势的明智判断。
他对未来战事深思熟虑,心思缜密。
突然出现的悬浮身影令吕布警惕,随即持戟猛劈而去。
然而,画戟的锋利寒芒竟无法伤害那虚影分毫,令其心生疑惑,怀疑这是自己的幻觉。
然而这并未动摇吕布的决心和信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