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王允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简雍向王允介绍徐庶:“此乃冀州牧刘备之亲信。”
并告知王允,徐庶带来的兵马即将抵达长安城外。
王允得知后满意点头,并未深究具体地点。
接着,王允回答简雍之前的问题,他趁着夜色避开了董卓的眼线,成功与陛下刘协见面。
简雍追问刘协的态度,王允坚定表示,四月初八,刘协将在未央宫召集群臣共诛董卓。
王允谈及此事时语气充满杀气,简雍听后表示有了陛下的旨意和内外应和,必能一举除掉董卓,匡扶大汉。
王允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简雍随后又担心吕布会临阵反水,王允则表示已有所准备,让他不必过于担心。
几人又深入商议后,王允悄然离去。
不到半个时辰,王允派人送来一位国色天香的女子,名为貂蝉。
她为王允的爱女,因担忧长安局势混乱,无法顾及家中,故被送到此处。
随后,送貂蝉的人便离开了。
简雍与徐庶面面相觑后,先将貂蝉安顿妥当。
月挂中天时,简雍府邸门口迎来了一伙人。
得知是李儒派来的,简雍心中吃惊,只得随他们去见李儒。
到达华阳街的大宅内,简雍被引入大殿。
大殿内,一个穿着儒袍的中年人端坐,旁边侍女正在温酒伺候。
此人正是李儒,他的面容给人一种心骇的感觉。
见到简雍,李儒眯眼道:“宪和,我本以为只是在小事上揪出些鱼虾,没想到竟是大鱼。”
他接着说,“坐下吧。”
简雍的心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他胆战心惊地坐下。
李儒继续责问道:“宪和,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关键时刻与王允勾结。”
接着他问道,“王允将其爱女送到你府上意欲何为?”
简雍回答:“司徒爱女已到适婚年龄,打算许配给温侯吕布。
因我与吕布有所渊源,故被选为中间人……”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儒打断。
李儒冷冷地盯着简雍:“事到如今,宪和还要说谎?”
尽管李儒想要探寻简雍的慌乱,但简雍却毫无破绽。
他坚定地说:“我所言只是事实,若郎中令不信,可亲自去问王允。”
李儒坚持道:“宪和,你若说出王允的阴谋,尚有机会。”
但简雍依然坚定重复了之前的陈述,无论李儒如何试探。
夜深人静,李儒送走了简雍。
大殿屏风背后走出枯瘦但眼神犀利的贾诩。
贾诩向李儒发出警告:“文优,你还打算跟随董卓走向 ** 吗?现在的长安局势已表明董卓众叛亲离。
他罪恶多端,连神仙都难以救他。
你欲逆天行事?”
李儒陷入沉默,殿内一片安静。
贾诩长叹一声,提醒道:“我们都是从寒门一步步走到今天,你为董卓背负了太多罪名。
一旦他倒台,你在大汉的立足之地都将失去。”
贾诩凝视李儒,继续道:“若我是你,便不再管董卓的死活,而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谋士首要为自己谋划。
只有活下的人才有资格出谋划策。
文优,是时候为自己考虑了。”
李儒背着手走到窗边,凝视漆黑夜色。
他知道贾诩所言非虚,董卓的行为令人失望,他的气数已尽。
他原本主张退守长安,是想让西凉军休养,趁关东诸侯内乱时出兵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但人算不如天算。
自董卓退守长安后,贪图享乐,行为残暴,不听李儒劝告,民心尽失。
李儒感叹自己看错了人,“我会为董仲颖做最后一次谋划,成败皆在天意。”
他已决定要为自己找出一条明路,同时坚信简雍是刘备的人。
贾诩提醒李儒,刘备未必能容忍他。
李儒回应,他身为靖王后裔,不惧刘备的排斥。
贾诩提及李儒在汉室朝廷的行为,李儒表示名字只是代号,关键在于刘备的气魄。
若刘备能容忍他,他将助其发展;若不能,他便南下寻找新的机会。
此时,李儒询问贾诩关于张绣与冀州兵马的关系,贾诩透露一旦董卓去世,张绣可能会投奔刘备。
贾诩邀请李儒加入其军队,但李儒并未立即回应。
随着贾诩的离开,董卓和吕布虽然在表面上维持父子关系,但私下里已经暗中较劲,不断往长安城调兵遣将。
长安城的气氛愈发紧张和诡异。
董卓麾下兵马众多,但大部分在镇守西凉等地,长安周边只有数万精锐。
董卓为应对局势,决定将西凉的牛辅征召到长安,牛辅率三万军队驻扎在长安城外。
相较之下,吕布的军队数量较少。
在董卓的兵马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长安城的局势愈发扑朔 ** 。
王允连夜找到简雍询问玄德的情况。
玄德面对董卓至少四万虎狼将士的威胁,能否保住天子?王允对此深感担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