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对众人毫不留情,“玄德展现的仁义与隐忍,若是换成我那暴躁的 ** 伯珪,你们这些人早就丧命于此。”
他冷冷地表示,“我已经尽力与你们沟通,接下来的路你们自己走。”
说完,卢植愤然离去。
在场众人惊愕不已。
面对他的离去,有人心生不满,开始抱怨和指责。
小厮急匆匆闯入大殿带来消息,公告栏上贴出告示,控诉族中子弟逢瑾等人多项罪名,包括散播流言、抹黑州牧、圈养死士等,三天后将在菜市口斩首示众。
逢化等人震惊愤怒,决定去找刘备讨个说法。
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向刘备的府邸。
然而,府邸的守卫告知他们刘备刚刚回府需要休息,不能打扰。
这一切纷争都在世家辛循的观察中,他也深感焦虑不安。
守卫的言辞引发了众人的不满和 * 动。
他们要求重述对于闲杂人等概念的看法。
紧张气氛之下,护卫严厉警告:“犬仗人势者,立即让开。”
一些人主张无视守卫,直接推开他们。
然而此时,内部走出一名人物。
此人正是手持双戟、背负十根短戟的典韦,他带来的震撼与强大瞬间安抚了所有人。
现场突然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典韦的声音:“谁要被轰走?”
作为刘备的虎卫,典韦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邺城之内无人敢对他稍有挑衅,因为典韦当真言出必行。
看着一个个沉默的众人,他戏谑地说道:“你们都老实了?”
所有人面对他的强硬气势只能屈服。
随后众人请求向冀州牧通报情况,并说明有急事求见。
逢化低头表示了这一请求,然而被典韦直接拒绝:“主公已经休息,事情可以改日再谈。”
尽管辛循情绪激动并宣称事关冀州稳定等重要问题,典韦仍然坚持立场不动摇:“冀州安然无事,你们只是过于焦虑而已。”
在威胁下众人不得不选择离去。
回去的路上,逢化决定转向前往审家府邸寻求帮助。
众人跟随他一同前往。
在审家府邸内众人坐下后开始了讨论。
茶过三巡后逢化开始发言:“正南我们都是冀州士人怎能坐视不理?”
审配只是默默喝茶并未回应众人指责的话语大殿门口处审氏子弟情绪激动想要介入却被审配制止他询问辛循和逢化是否说完了如果未说完可以继续说他会听着。
审配的话语落下,殿内众人的面色顿时变得凝重。
逢化等人意识到,对方的立场已明,此次求助于审家保人的计划恐怕要落空。
面对审配的淡漠态度,逢化咬牙道:“你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出来。”
审配略感意外,一旁的辛循赶紧接过话题,表示只要条件合理,他们一定会尽力满足。
然而,审配却突然问道:“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们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这个问题让众人一愣,最先反应过来的逢化心中明白,审配已经决定不帮助他们了。
他忍不住指责道:“审配,冀州士人彼此相依,你现在助刘备,未来他势大之后,过河拆桥,你可有想过后果?”
他们认为官学开放和屯田政策正在改变他们的命运。
然而,审配却淡然道:“你们错了。”
他明确指出世家最大的优势并非掌控书籍、垄断人才或拥有土地粮草,而是选择站位的时机。
说完这些,他下了逐客令,将逢化等人轰出了殿。
独自回到房间的审配,突然注意到房内多了一道身影,他不禁疑惑地问道:“谁?”
史阿从暗处现身,审配感到惊愕并问道:“你在监视我?”
史阿则摆手表示只是担忧审配被他人挟持,并传达了主公的命令,让审氏的子弟去赴任。
审配听后惊出一身冷汗,感叹锦衣卫的无孔不入。
同时,他心中忧虑友若的情况。
荀谌早已在黄昏时分安排家族子弟出城赴任。
深夜,他被刘备召见。
刘备询问关于颍川荀氏的两位才俊荀彧和荀攸的情况。
荀谌透露荀攸的行踪不明,而荀彧似乎有意归附曹操。
刘备对此感到遗憾,但仍请荀谌若找到荀攸的消息,能为他引荐。
荀谌答应会尽力相助。
刘备听后大喜,为此他取来美酒以表庆祝。
宴会之上,郭嘉被酒香吸引而来,笑声盈盈。
众人醉意沉沉,不觉已至天明。
然而,外面等待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逢化、辛循等人虽来,却依旧未能得到准入。
时光匆匆,三日已过。
州牧府公布了一份名单,上面罗列了散播谣言、圈养死士、抹黑朝廷州牧的人员。
百姓议论纷纷,每一条罪名都足以判死罪。
众人惊叹冀州牧的仁义,未对这些家族进行抄家问斩。
随后,四十二辆囚车从地牢推出,每辆囚车上都载有被百姓认出的囚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