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兵马陷入了劣势。
田楷对赵云说:“子龙,事已至此,你撤军吧!”
然而赵云却坚决摇头,表示面对军令也要勇往直前。
他的任务是生擒公孙将军。
他毫不畏惧前方的困难和挑战,哪怕是万马千军、矢石交击,他也要一往无前。
说完,他率先发起冲锋,身后的将士紧随其后,爆发出强烈的杀气。
公孙瓒大怒,命令严纲和田楷调集军力对付赵云。
他特别命令征调弩手射杀赵云。
然而异变突生,麹义带领强弩手出现,从上空激射而下的箭雨瞬间笼罩幽州军的弩手部队,这些弩手如同被秋风扫过的麦浪般倒下。
原来是麹义在背后支援赵云,他的出现为战局带来了重大的转变。
“子龙,冲锋陷阵的任务交给你。”
麹义在外部呐喊,赵云领会其意,准备再次攻击公孙瓒。
严纲和田楷看到局势紧张,催促公孙瓒撤退。
然而,公孙瓒心系部下,不愿舍弃,下令全军撤退。
随着公孙瓒向北撤离,赵云和麹义紧追不舍。
此时,田豫带领残军断后,与田畴会合,共同对抗追兵。
麹义对赵云说:“你去追公孙瓒,这里交给我来挡。”
赵云明白公孙瓒的任务更重要,便接受了任务。
但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先解决田豫和田畴。
于是,他们两人合作,将田畴和田豫的军队逼至孤山,围而攻之。
夜晚来临,赵云决定亲自上山劝降两人。
尽管麹义担心他的冲动,但赵云对自己的能力有绝对的信心。
他向麹义点头:“你只需放心,我有我的计划。”
“无需兵马,赵云只身上山一趟,便可使二田归降。”
听到此言,他便在山脚掌控兵马。
赵云应声起身,独骑飞奔至山顶。
麹义对赵云的胆识由衷敬佩,赞叹道:“子龙真乃孤胆英雄。”
为防万一,麹义一方面命令各部兵马严阵以待,另一方面派人向刘备汇报情况。
这一幕传回了小世界之中,令刘胜也感叹不已:“子龙胆识过人!”
与此同时,在孤山上,田豫正巡视着自己的将士。
现实情况令他忧心忡忡,他麾下能战的兵马仅剩五百余人。
田豫与田畴站在巨石上眺望山下,只见山下密密麻麻的全是刘备的冀州兵马。
田豫长叹:“今日恐将折于此。”
此时,一声汇报传来:“报!赵云孤身上山!”
此言一出,所有人震惊不已。
田豫心中惊骇,望向山下,只见夕阳余晖中,赵云独骑而来,所到之处,无人敢阻。
田豫和田畴两人相互对视。
不久后,照夜玉狮子驮着赵云来到孤山顶上的一块空地上。
希律律的声音伴随着赵云的翻身下马。
田豫惊讶地看着赵云,不解他为何在这个时候孤身上山。
赵云走向田豫,开口道:“自洛阳一别,我对兄长的思念甚深。”
回忆起当初诸侯讨董联军进入洛阳的情景,最先离开的是公孙瓒。
“今日无事,特来与国让兄长再叙当年。”
赵云的话让田豫有些犹豫,他已经猜到了赵云的来意——无非是劝他投降。
旁边的田畴冷嘲道:“叙情是假,劝降是真吧,子龙?”
现在孤山上被围,山上兵马的性命掌握在幽州军手中,赵云这个时候孤身上来,一切已经很明显了。
赵云点头承认:“不错,我今日上山,正是希望两位兄长能弃暗投明。
我主刘备已设下宴席,等待二位大驾光临。”
田畴反驳道:“赵云,你可知我下一句话,就能立刻擒住你,用作突围的筹码?”
面对田畴的威胁,赵云不怒反笑。
他清晰地指出山上的形势:“兵无战心,将无战意,子泰即便下令,恐怕亦事与愿违。”
田畴握紧拳头,不得不承认赵云说的是事实。
赵云继续说道:“子泰,公孙瓒与幽州牧不和,幽州牧本意图你在公孙瓒麾下调解矛盾,但你却随公孙瓒南下,行此灭族大罪。”
田畴深受刘虞器重,但被派至公孙瓒麾下作为调解矛盾的中介。
面对赵云的劝诱,田畴陷入沉默。
尽管他称呼公孙瓒为主公,但内心并不视其为明主。
赵云提及,田豫曾有意投奔刘备,但因刘备忙于讨伐董卓而错过机会。
公孙瓒先行一步回到幽州,招揽了田豫。
这些消息来自锦衣卫的探子,锦衣卫已在幽州建立深厚势力,连隐秘之事也能探知。
田豫听闻这些消息后心神不宁,疑惑赵云如何得知。
田豫原本欲投奔刘备,但等来的却是公孙瓒。
公孙瓒派人招揽他时,田豫考虑到刘备与公孙瓒的关系,决定先加入公孙瓒阵营,待刘备归来再汇合。
然而后来得知刘备成为中山郡守,不再跟随公孙瓒,令他陷入两难境地。
现在田豫被围于孤山,赵云的劝诱让他心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