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险些失控冲落,却幸而残留一丝清醒的意志,勉强稳住了脚步,心中惊惧不已,暗道:“好险!”
逃亡已久,以往太行山脉的茂密丛林是黑山军的藏身佳地,如今却让他觉得无处可藏,甚至渴望能藏匿于天际的云朵之中。
他不禁心生疑惑,不知追捕者是否已逼近。
他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身心稍舒,坐在地上喘息。
待体力稍有恢复,他再次站起,深知此地虽险,却非长久之计。
他喃喃自语道:“此处非安全之地,需寻他处藏身。”
话音未落,头顶传来一道声音。
李大目抬头,惊见典韦立于树梢,手持双戟,背上别着数根短戟。
典韦自树上跃下,缓缓向李大目靠近,道:“依我之见,天下最安全之处,莫过于中山郡。”
随着典韦的逼近,李大目不断后退,最终退至悬崖边缘。
典韦停下脚步,望着犹豫不决的李大目,质问道:“你自诩熟悉太行山脉,却为何始终无法摆脱我?”
面对进退两难的局面,李大目深感无奈。
他在山脉中生存多年,但山脉广大,岂能尽知?何况许多地方人迹罕至,谁愿前往?如今被堵于悬崖之前,他已是束手无策。
典韦沉稳地宣告:“你可以选择避开,而渠帅可以选择继续逃亡。”
不过,他话锋一转,“但无论渠帅尝试多少次,我预测你仍无法摆脱。”
说完,典韦优雅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暗示李大目继续逃跑。
李大目毫不犹豫地按照典韦的指示,开始了他的逃亡之旅。
沿途,典韦并未隐藏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李大目的身边或身后,像猫捉老鼠般,不断挑战李大目的心理防线。
经过一个时辰的追逐,李大目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无法再承受压力,最终无力地倒在地上,彻底放弃抵抗。
典韦询问:“不跑了吗?”
李大目回应:“不跑了。”
此刻的他,已经失去了逃亡的念头,只想寻求片刻的休息和饱餐一顿。
随着典韦的命令,从山林深处走出一些人,他们带来食物和酒水,供李大目享用。
饱餐一顿后,李大目等待官军的审判。
此时,朱灵、吕虔等人从山林走出,他们希望了解更多关于黑山军的情况。
在友好的气氛中,李大目将他们请回营寨,并详细地讲述了他所知道的一切。
这座简陋的营寨现在成为了中山郡官军兵马的栖身之地。
在寨内,吕虔和朱灵通过和李大目的交流,获取了关于黑山军的重要信息。
“渠帅真性情中人。”
赞叹声中,已决定在山中事务完毕后,邀请渠帅赴定州城共饮,欣赏勾栏之曲。
吕虔与朱灵也已做好准备,等待黑山军的渠帅到来。
在太行山脉的某处山林之中,存在一座更为坚固的大寨。
这座大寨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地形优势。
寨内人影繁忙。
渠帅郭大贤坐在主位,正听着一名小喽啰的汇报。
他询问关于李大目营寨的情况,以及李大目的现状。
小喽啰汇报说,李大目的营寨已被中山郡官军攻破,但关于李大目的去向尚不明确。
这个消息让郭大贤眉头紧锁,其他小首领也开始担忧,思索接下来的对策。
他们都知道中山郡官军接下来可能会进攻到这里。
郭大贤站起身来,在寨中来回踱步思考对策。
半晌之后,他提出一个冒险的计划。
他询问众人是否愿意跟随他冒险一试。
众人闻言一愣。
随后他详细解释了他的计划。
他说自刘备进入中山郡以来,未尝败绩。
无论是与萧苞还是袁绍的冲突,都显示了他麾下的人才济济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
因此,他们必须谨慎行事。
所有事务皆有人手代劳,他自己躺着也能达成目的。
众人都期望像刘备般成功,而郭大贤认为中山郡的官军因屡战屡胜可能产生骄傲情绪。
于是,他提出夜袭中山郡官军的策略。
尽管有人担忧此计过于冒险,但郭大贤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决定已下,他便命令全军做好准备,决定在夜晚攻击官军。
借助夜色掩护,他们跋山涉水前往李大目建立的营寨。
随着接近目标,郭大贤的内心愈发紧张。
郭大贤发现右眼皮跳动频繁,他回想起“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的说法,内心充满不祥的预感。
然而,事情已经进展到关键时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只能硬着头皮下令继续赶路,带领八千多黑山军沿着山林山道前进。
接近四更天的时候,郭大贤感到极度困倦。
但前方就是目的地李大目的营寨,一阵夜风吹来,让他精神稍微振作。
他抬头看去,只见营寨里火把林立,许多身影倒在地上沉睡。
郭大贤见状大喜,认为今晚突袭的决策是正确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