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声势浩大,向洛阳进发。
此时的洛阳已成火海,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即便距离百里之遥,也能看到天空被浓烟和火光染红。
在洛阳东门,城门已被烧毁,城门楼崩塌,尘土飞扬。
洛阳这座东汉帝都,已被西凉军所焚。
这把火不仅烧毁了洛阳城,也烧毁了关东联盟的兵马。
城内,耿平带着一百部曲急匆匆赶往一座府邸。
府邸外的长街上,两侧的民房已燃起熊熊大火。
在蔡府门口,西凉军大将张济不断催促蔡府的人撤离。
尽管他派了多位士兵进去催促蔡邕,但士兵们久久未归。
张济忍无可忍,决定亲自冲进府邸。
他在火光浓烟中搜寻蔡邕的身影,但无论他如何寻找,都未能找到蔡邕及府上的下人。
张济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
他需将蔡邕安全带到城外长安,向相国交代。
但现在下人消失无踪,他该如何交差?
张济立即命令搜查董卓的府邸,全力寻找蔡邕。
随着西凉兵在燃烧的府邸中彻底搜索,却不见蔡邕的身影。
张济焦躁不安,决定制造假象,找一与蔡邕身形相近的百姓,冒充蔡邕烧死以 ** 相国。
另一边,蔡邕在小厮的协助下趁乱逃出府邸,与接应的耿平汇合。
他们关心府上的藏书是否安全,耿平告知所有书籍已安全转移至城东民居下的地窖中。
由于耿平预先多挖了几个地窖,足以应对蔡府丰富的藏书。
他保证洛阳的大火无法波及地窖。
得知消息后,蔡邕终于放下心来。
然而,董仲颖派了兵马在府邸前门接应蔡邕,若发现他不在府上必定会展开搜索。
蔡邕提议耿平趁此机会离开洛阳,但耿平表示目前洛阳城外全是西凉军的兵马,暂时无法离开。
因此,他建议蔡邕暂避于地窖中,躲避火势。
此时城中百姓有的烧死,有的逃亡。
洛阳城现状,唯西凉军在城中横行霸道,搜刮民财,无他人敢违。
蔡邕对此不禁感慨,光武帝创立的辉煌朝廷如今已毁于一旦。
他表示认同耿平的看法,当下只得避难于一间民居地窖之中。
但令蔡邕不解的是,为何耿平打算离开此地再度冒险。
耿平解释说他的目标是在袁隗府邸。
聪明的蔡邕立即明白了他的意图。
他们打算 ** 袁太傅的藏书。
但此行危险重重,因为他们可能遇到西凉军的盘问。
对此,蔡邕提出了一条密道的信息,他曾因袁太傅邀请而进入过府邸,得知府邸地下有一条通往城东的密道。
听到这个消息后,耿平心生希望。
然而他向蔡邕请教密道的位置时,蔡邕表示他也要参与行动。
尽管耿平希望他留在地窖里保证安全,但蔡邕决心一同前往冒险。
他决心与耿平一同努力寻找珍贵的书籍来保护和传承先皇的历史文化遗迹,哪怕冒着战乱风险也决不退缩。
下蔡邕性情固执,一旦决定之事,难以更改。
他向耿平表示,若让他独自在地窖中避难,他便满意。
而后,耿平考虑兄长简雍的嘱托,即夺取袁氏府邸的藏书。
见到蔡邕的坚决态度,并考虑到密道运输可能较为安全,耿平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蔡邕对袁氏府邸的丰富藏书曾有深刻印象,虽然袁隗已死,府邸被抄,但书籍仍散落在地,未被损坏。
他带领耿平前往袁家府邸,一路上晚霞与洛阳火光交织,景象奇异。
在中山郡靖王陵墓下,棺中小世界中的刘胜,通过眼前的光幕观察着他们。
尽管蔡邕略显狼狈,但仍难掩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
刘胜不希望他遭遇不测,他采用从空中俯瞰的视野观察他们,跟踪蔡邕与耿平寻找袁家府邸密道的入口。
刘胜感叹袁家对局势的误判,他们虽然设计了多处秘密通道,但在董卓的崛起中并无太大作用。
袁隗未能准确估计董卓的实力与手腕。
董卓的成功背后,袁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其进京还是之后的废立天子策略。
袁氏门生反噬主人,引发刘胜的感叹:“有些狼,养不熟。”
董卓的突然袭击使袁隗措手不及。
蔡邕凭借对袁府的了解,指引耿平打开了秘密地道。
一行人从地道中逃出,却发现袁府已陷入火海。
他们急忙赶往藏书阁,却发现火势已经无法控制。
蔡邕指挥众人抢救书籍,强调先搬走孤本。
然而,竹简搬运困难,时间紧迫,他们根本无法搬完所有书籍。
耿平深陷困境,面临难题:搬运袁氏藏书任务只完成一半,面临主公交付的任务难以完成,深感愧疚与焦虑。
眼前的藏书阁化为火海,让他悲怆不已。
此时蔡邕出面安慰他,并表示自己有能力背诵誊抄书籍。
耿平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
然后他向蔡邕透露主公的名字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
两人展开了一段关于刘备的对话。
随后耿平提议通过密道将抢救出来的书简运回城东民居地窖,等待西凉兵离开洛阳后再做打算。
蔡邕同意了这个建议,两人开始与众人一起收拾竹简准备撤离。
喜欢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