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得到滋润,李元青和刘奕菲又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拍戏之中。
李元青还好。
他的灵感层出不穷。
首先是声音的搭配。
《健听女孩》这个故事既然聚焦在聋哑人生活中,那么想要让观众感同身受,就要选择在关键时刻给世界按下“消音键”。
比如,在女主角得到妈妈的祝福,身着鲜艳的裙子参加学校合唱团的登台演出时。
爸爸妈妈还有哥哥都坐在台下欣赏。
四周观众能够用耳朵感受女主角嘹亮的歌喉和动人的音乐,因此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会随着表演而律动,特别是高潮部分,观众会自发的送上掌声。
但女主角的家人不行。
他们的感官只有视觉。
谢晋在总结会上听见了李元青对这一段剧情处理,由衷的喊了一声好!
“这个手法好!
暗合了古人意境,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下子将观众代入到剧情里,也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电影人物的距离。
他们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体会聋哑人的世界,尽管这种方式仍然难以真正抵达聋哑人的内心感受,但也已经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触动。
另外,李元青还高价雇佣了一位年轻的配乐师,董冬冬。
对方自幼学习钢琴,高中学习作曲,虽然刚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毕业,但他在大学期间就创办了d3乐章音乐工作室录音棚,已经做出了点成绩,为央视贡献了几首配乐。
李元青看中他,是因为他的音乐风格是最接近李元青想要的效果。
舒缓、动人。
特别是,李元青好像在对方的工作室看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原曲草稿。
即便尚未创作完成,可其中承载的情感依然能将观众打动。
对董冬冬来说,接下《健听女孩》配乐的任务是一场挑战。
他以前真没尝试过。
对外,董冬冬说自己是被李元青的魅力折服、被故事感动。
在李元青面前,董冬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自己是被眼前大老板用钱砸晕的。
光这一单就抵得上工作室一年的进账了。
所以更要用心伺候好金主。
李元青对董冬冬的要求也很简单。
“首先,歌曲数量不能少于七首。
在后期剪辑运用时,我能有选择的余地。
另外,歌曲风格要尽可能一致,不要出现明显的曲风割裂。
剩下的,我会根据情节向你详细描绘并定制。”
既然支付了足够的报酬,李元青就会要求能让他满意的服务。
更何况,他本身还是懂得创作音乐,董冬冬必须要拿出全部的实力才能让李元青点头。
刘奕菲还觉得奇怪。
“元青哥哥,你自己都会写歌,为什么还要花钱请配乐师呢?”
“因为我的精力有限。
光是应付你们演员、拍摄全部素材都让我感到劳累。
再增加一点工作量,我吃不消。
而且,电影是集体项目。
我现在这身份也不适合把所有工作都揽在自己头上。”
大学拍《彗星来的那一夜》以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时,李元青只需要和亚当精诚合作,便能完成大部分工作。
可现在,他有团队要磨合,得给这些人找事做。
否则发下去的工资报酬岂不是亏了?
刘奕菲虽然点了头,但心里觉得元青哥哥应该是在忽悠自己。
他就是单纯变懒,习惯性用金钱买来想要的服务。
—
王雪因在北京帮李元青完成了一件事。
成功入股开心麻花。
这家小公司目前股权结构很简单。
三个创始人。
张晨、遇凯和田有良。
三人各出资10万元,持股比例相同,共同执掌北京自由元素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之前野心勃勃想要做大做强,甚至还打算拍电影。
经过大事件后。
三人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
比邓朝描述的情况更恶劣,田有良确定不再合作了。
即便王雪因代表青奕公司表示想要加盟自由元素,田老师依然去意坚定。
“我想回校教书,外面的商业市场并不适合我。”
王雪因问道。
“那你的股份能转让给青奕吗?”
田有良摇摇头。
“股份虽然是我的,但我说了不算。
我得回去和另外两人商量一下。
若是他们都同意,我可以按照原价转给你们。”
商量了三天,眼看转投话剧市场也需要资金支持。
张晨和遇凯在多次讨论后,一致同意青奕加盟。
但有个要求。
那就是青奕不止要收购田有良的股份,还要给自由元素公司一笔资金。
支持新话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的创作与推广。
原来凭借田有良的关系,公司租用了中戏逸夫剧场。
场地很好,一次性能容纳七百多人。
只要能卖出三分之一的票,新话剧便能回本。
可惜,他们的影响力尚小加上大事件的影响,辛苦卖了几个月,营业额加起来不足千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