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军和赵哥通完电话以后,拨通了一个号码:“阿斌,帮我收集所有关于城西老棉纺厂那块地的资料,对,就是已经破产的那个厂子。”
陈斌是林军最近这段时间去武馆物色到的助手,原本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被老板弟弟打压,工作是他在做,业绩却不属于他,所以没事的时候也在武馆学点武艺,头脑灵活,做事稳妥,最重要的是口风极紧。
不出半日,陈斌已经将一叠资料放在林军桌上:“军哥,这是你要的资料。不过那块地位置偏僻,现在没人看好那里的发展。”
林军微微一笑,没有解释。他记忆中,明年年初,市政府将宣布城市发展规划,城西那片现在无人问津的土地将被划入新城区核心范围,地价将在半年内翻十倍。
“帮我约一下棉纺厂的破产清算组负责人,”林军吩咐道,“就说我们有兴趣整体收购厂区和土地。”
陈斌略显惊讶:“军哥,那块地面积不小,加上厂房和设备,至少要这个数。”他比了个手势,“我们的资金可能不够。”
林军点点头:“资金的问题我来解决。你先去接触,探探口风。”
午后的阳光透过老式茶楼的雕花木窗,在斑驳的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林军提前十分钟到达,选了个靠窗的安静位置。茶香袅袅中,他看着窗外老街上来往的行人,心中酝酿着待会儿要说的话。
赵哥准时出现在茶楼门口,一身简单的夹克打扮,与周围典雅的环境略显不搭,却自带一股实干家的气场。
“军子,这么急着找我,有什么好事?”赵哥大大咧咧地坐下,自己倒了杯刚泡好的龙井,“我那边车行正忙着呢,新到了一批桑塔纳,抢手得很。”
林军微笑着给赵哥续上茶:“赵哥生意越做越大了。”
“还行吧,这年头有辆车是面子,买车的人越来越多。”赵哥语气中带着自豪,“不过竞争也大了,利润没以前那么厚了。”
林军点点头,顺势引入正题:“所以我想和赵哥聊聊别的机会。不知道您对房地产有什么看法?”
赵哥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房地产?那不是政府单位和国企才玩得转的吗?咱们这种民营的,能掺和进去?”
“时代在变。”林军压低声音,“我得到消息,住房制度改革马上就要来了,福利分房将成为历史。到时候,所有人都得自己买房。”
赵哥收起笑容,认真起来:“你这消息可靠?”
“十拿九稳。”林军目光坚定,“而且我已经看好一块地,城西老棉纺厂,现在价格低,潜力大。”
赵哥眯起眼睛,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那块地我知道,偏僻得很,能有什么潜力?”
林军从包里取出一份精心准备的材料,摊在桌上:“赵哥您看,这是城市规划的蛛丝马迹。我研究了所有公开文件和领导讲话,推断出城西将是下一个发展重点。”
赵哥仔细看着材料,时而点头,时而皱眉。茶凉了又换,一壶新茶再次泡上。
“需要多少资金?”良久,赵哥终于抬头问道。
林军心中一动,知道赵哥已经心动:“我算过了,拿下地,包括后期开发,至少需要这个数。”他在纸上写下一个数字。
赵哥惊讶一下:“不小啊。”
“我们两个如果买地还行,但如果包括后续开发肯定一下拿不出这么多资金,”林军早有准备,“我准备南下去九州集团,看看能不能把九州集团也邀请过来?”
赵哥盯着林军看了许久,突然大笑起来:“好小子!去一趟南方,和九州集团搭上关系了,有眼光!”
林军从包里又取出一份计划书:“我已经初步规划好了。我们可以先成立一家房地产公司,用赵哥您的名义注册。第一步是拿下老棉纺厂地块,然后我再去九州集团谈合作。”
他一拍桌子:“车行生意虽然不错,但我也在找新的增长点。你这提议,正合我意!”
林军心中石头落地,举杯敬茶:“那我们就以茶代酒,预祝合作成功。”
“军子,你这些知识从哪学的?”赵哥终于忍不住问道。
林军早已准备好答案:“我到鹏城以后看了那边发展,没事一直在研究香港的房地产模式,平时注意政策信息。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赵哥点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后生可畏啊!那咱们就这么定了。我回去就筹备资金,你负责跟进地块的情况。”
两人又详细讨论了合作细节,直到夕阳西斜。走出茶楼时,赵哥拍拍林军的肩膀:“我赵永辉在商界混了这么多年,看人很少走眼。军子,你绝非池中之物。”
林军谦逊地笑笑:“还需要赵哥多多指点。”
林军知道,与赵哥的合作只是开始。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书写自己的传奇。
而他,这个拥有未来记忆的重生者,注定要在这场大潮中掀起更大的风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