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的塔顶水晶此刻已穿透冰层,在雪地上投射出道直径百米的光柱。当林薇靠近光柱时,水晶突然射出六道支线,分别指向六辆雪地车——每道光线中都嵌着不同的星图片段,组合后恰好是完整的宇宙星图,其中银河系旋臂上标注的十七个文明符号,正沿着光线向水晶汇聚。
“是身份验证。”陈教授看着光线在林薇掌心形成的印记,与火山树甲骨上的“生”字完全吻合,“只有携带鱼符的人才能通过这道屏障。”
塔门是由整块黑曜石打磨而成,表面的星图在光柱中缓缓旋转。林薇将“归和”鱼符贴在门中央的凹槽处,符身突然渗出银白色液体,顺着星图的纹路流淌,所过之处的符号纷纷亮起,在地面拼出幅动态星图:地球在太阳系中旋转,六颗标记着鱼符的行星围绕着太阳形成正六边形,而太阳核心处,嵌着个“和”字甲骨。
“是太阳系的能量模型。”周砚调出行星轨道参数,“守契人将六大行星的引力共振频率转化成了六脉能量的基础参数——木星与土星的引力共振周期,正好是‘和’字能量场的波动周期。”
塔门开启的瞬间,一股混着臭氧与金属气息的暖风扑面而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由石英晶体砌成,岩壁上的星图在鱼符光芒下活了过来:猎户座的恒星在缓缓移动,最终连成与六枚鱼符对应的正六边形;银河系的旋臂上,十七个文明符号正在闪烁,其中螺旋状符号的亮度突然增强,与“归和”鱼符产生共振。
“看这些星图的绘制时间。”陈教授用激光测量岩壁的结晶度,“最外层的星图形成于四万年前,而核心层的更新时间距今不到一百年——守契人一直在更新宇宙星图,他们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观测。”
通道尽头的大厅中央,矗立着座由十二根水晶柱支撑的穹顶,每根柱身上都刻着不同文明的创世神话:苏美尔的“创世七表”、古埃及的“努恩混沌”、中国的“盘古开天”……这些神话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混沌生秩序”的叙事,与六脉能量的转化规律完全吻合。
“是文明基因的同源性。”林薇看着柱顶的浮雕,不同文明的神明手中都握着类似鱼符的器物,“守契人在播撒文明种子时,植入了共同的宇宙观——就像用同一套源代码编写不同的程序。”
大厅地面的青铜盘比马丘比丘的大出十倍,盘边缘刻着更完整的四象符号,青龙七宿的角宿与猎户座腰带的连线,恰好指向盘中心的凹槽。当六枚鱼符被嵌入盘边的六个卡槽时,青铜盘突然开始旋转,盘面上浮现出立体的太阳系模型,地球的位置上,“归和”鱼符正发出耀眼的白光。
“还差最后一步。”周砚指着模型中缺失的冥王星位置,那里的凹槽形状与北海道心灯的青铜底座完全吻合,“守契人将太阳系的边界定义为冥王星轨道,需要第七处遗址的能量来激活整个模型。”
陈教授突然注意到穹顶的星图在移动,猎户座的位置正逐渐与地面青铜盘的中心对齐。他调出星历表,发现明年春分那天,地球恰好处在太阳系与猎户座的引力平衡点上——这正是六脉能量达到峰值的时刻。“是时空校准点。”他激动地说,“守契人计算出了宇宙中能量传输的最佳路径,就像找到无线电波的最佳频段。”
林薇的目光被大厅角落的冰棺吸引,棺体由透明的冰晶体组成,其中沉睡着位身着兽皮的人形生物,额头嵌着半枚鱼符,符身刻着的螺旋符号与客星文明标记完全一致。当她靠近时,冰棺突然变得透明,露出生物手中握着的石盘,盘上的星图与青铜盘的太阳系模型形成嵌套结构。
“是守契人的信使。”周砚用光谱仪扫描,生物体内的DNA序列中,竟包含部分人类基因片段,“他们与早期人类进行过基因融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感知鱼符能量——守契人早已将自己的文明基因注入人类血脉。”
冰棺旁的石壁突然裂开道暗门,里面的石架上摆满了刻着星图的石板。最底层的石板上,刻着与火山树甲骨相同的三个星系坐标,坐标旁的注释用玛雅文字写着:“当六星连线,此处将打开通往‘共生之域’的星门。”
“共生之域应该是宇宙文明网络的枢纽。”陈教授翻译着石板上的符号,“守契人记录了十七个达到‘共生级’的文明,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掌握了能量循环技术,能与母星的生态系统形成闭环。”
林薇突然感到掌心的“归和”鱼符开始发烫,符身投射出的光带在大厅中央组成个六芒星阵,阵眼处的地面缓缓升起座黑曜石平台,平台上的凹槽正好能容纳所有鱼符。当她将“归和”鱼符嵌入中心位置时,整个金字塔突然剧烈震动,塔顶水晶射出的光柱穿透云层,在南极上空形成个巨大的能量漩涡。
“能量读数正在突破临界值!”周砚的检测仪发出警报,大厅岩壁的水晶开始释放等离子体,在空气中形成彩色的极光,“地核的能量正在通过塔基管道向上涌——守契人用金字塔连接了地核与宇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