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乙酉年,公元505年到丁亥年,公元507年,共三年。
高祖武皇帝二 天监四年(乙酉,公元505年)
春季,正月,癸卯朔(初一),高祖下诏说:“两汉选拔贤才,无不通过通晓经术之学,他们信守正道、力行雅道,因而能够树立名声、成就德行。魏、晋以来,世风浮荡,儒教衰败,风雅节操无从建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在可以设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建学馆,招纳后进学子。”于是任命贺瑒以及平原人明山宾、吴兴人沈峻、建平人严植之补任博士,让他们各主持一个学馆,每个学馆有数百名学生,由朝廷供给他们粮食俸禄,其中在射策考试中通晓经术明达事理的人即刻被任命为官吏。一年之内,抱着经书、背着书箱远来求学的学子云集京师。贺瑒是贺循的玄孙。朝廷又挑选学生,派往会稽云门山跟随何胤学习,命令何胤选拔门徒中通晓经术、品行端正的人,将他们的名字详细上报。分派博士祭酒到各州郡巡视,建立学校。
当初,谯国人夏侯道迁以辅国将军的身份跟随裴叔业镇守寿阳,担任南谯太守,与裴叔业有矛盾,便独自骑马投奔了北魏。北魏任命夏侯道迁为骁骑将军,跟随王肃镇守寿阳,让夏侯道迁驻守合肥。王肃去世后,夏侯道迁放弃守地前来投奔(南梁),跟随梁、秦二州刺史庄丘黑镇守南郑;朝廷任命夏侯道迁为长史,兼汉中太守。庄丘黑去世后,高祖下诏任命都官尚书王珍国为刺史,王珍国还没有到任,夏侯道迁便暗中与军主、考城人江忱之等人密谋投降北魏。
在此以前,北魏仇池镇将杨灵珍反叛北魏前来投奔,朝廷任命他为征虏将军、假武都王,协助戍守汉中,他有部众六百余人,夏侯道迁很忌惮他。高祖派遣左右亲信吴公之等人出使南郑。夏侯道迁于是杀害了使者,发兵攻击杨灵珍父子,斩杀了他们,把他们的首级连同使者的首级一起送到北魏。白马戍主尹天宝听说此事,率兵攻击夏侯道迁,打败了他的部将庞树,于是包围了南郑。夏侯道迁向氐王杨绍先、杨集起、杨集义求救,他们都没有响应,只有杨集义的弟弟杨集朗带兵救援夏侯道迁,攻打尹天宝,杀了他。北魏任命夏侯道迁为平南将军、豫州刺史、丰县侯。又任命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率兵前往汉中。夏侯道迁接受了平南将军的官职,辞让了豫州刺史之职,并且请求封为公爵,北魏宣武帝没有同意。
辛亥(初九),高祖在南郊祭祀,大赦天下。
乙丑(二十三日),北魏任命骠骑大将军、高阳王元雍为司空,加封尚书令、广阳王元嘉为仪同三司。
二月,丙子(初五),北魏任命宕昌世子梁弥博为宕昌王。
高祖图谋讨伐北魏,壬午(十一日),派遣卫尉卿杨公则率领宿卫兵堵塞了洛口。
壬辰(二十一日),交州刺史李凯占据州城反叛,长史李畟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北魏邢峦到达汉中,进攻各处城防,所向披靡,都被攻破。晋寿太守王景胤占据着石亭,邢峦派遣统军李义珍打跑了他。北魏任命邢峦为梁、秦二州刺史。巴西太守庞景民占据郡城不投降,郡民严玄思聚集部众,自称巴州刺史,归附北魏,进攻庞景民并斩杀了他。杨集起、杨集义听说北魏攻克汉中,感到害怕,闰月,率领氐族部众反叛北魏,切断了汉中的粮道,邢峦多次派遣军队击败了他们。
夏季,四月,丁巳(十七日),梁朝任命代理宕昌王梁弥博为河、凉二州刺史,并封为宕昌王。
冠军将军孔陵等人率兵二万戍守深杭,鲁方达戍守南安,任僧褒等人戍守石同,以抵抗北魏。邢峦派遣统军王足率兵攻击他们,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于是进入剑阁。孔陵等人退守梓潼,王足又进军击败了他们。梁州十四郡之地,东西七百里,南北一千里,全部归入北魏版图。
当初,益州刺史当阳侯邓元起因母亲年老请求返回京城,朝廷下诏征召他为右卫将军,任命西昌侯萧渊藻接替他的职务。萧渊藻是萧懿的儿子。夏侯道迁反叛的时候,尹天宝派使者飞马报告邓元起。等到北魏侵犯晋寿,王景胤等人都派人告急,众人劝邓元起紧急救援,邓元起说:“朝廷远在万里之外,军队不会突然到达,如果寇贼深入侵扰,才需要扑灭讨伐,那么都督统兵的责任,除了我还有谁呢?何必匆匆忙忙地救援他们呢!”朝廷下诏授予邓元起都督征讨诸军事的职权,救援汉中,但此时晋寿已经陷落。
萧渊藻即将到达,邓元起整理回去的行装,粮草储备、兵器物资,一点都没有留下。萧渊藻入城后,对此非常怨恨;又向邓元起索求良马,邓元起说:“年轻的小伙子,要马做什么!”萧渊藻忿怒,借酒醉之机,杀掉了邓元起。邓元起的部下包围了州城,痛哭,并且询问原因,萧渊藻说:“天子有诏令。”众人这才散去。于是萧渊藻诬告邓元起反叛,高祖对此事有疑心。邓元起的旧吏广汉人罗研前往朝廷申诉,高祖说:“果然如同我所预料的那样!”派使者责备萧渊藻说:“邓元起为你报了仇(指萧渊藻父亲萧懿被东昏侯杀害,邓元起曾率军讨伐东昏侯),你却为仇人报仇,忠孝之道在哪里!”于是将萧渊藻贬号为冠军将军;追赠邓元起为征西将军,谥号为忠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