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丙子年(公元 436 年)到己卯年(公元 439 年),共六年时间。
宋太祖文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年,公元 436 年)
春季正月初一,宋文帝患病,没有举行朝会。
正月初二,北魏皇帝返回皇宫。
二月初六,北燕王派遣使者向北魏进贡,请求送太子入朝做人质,北魏皇帝没有同意,准备出兵讨伐北燕;初十,北魏派遣十多名使者前往东方的高丽等国,告知讨伐北燕的意图。
司空、江州刺史、永修公檀道济,在前朝立下大功,威名远扬,他身边的亲信都经历过多次战斗,几个儿子也有才气,朝廷对他既猜疑又畏惧。宋文帝长期患病不愈,刘湛劝说司徒刘义康,认为:“一旦陛下驾崩,檀道济就再也无法控制了。” 恰逢宋文帝病情加重,刘义康向文帝进言,征召檀道济入朝。檀道济的妻子向氏对他说:“超过世人的功勋,自古以来都会被君主猜忌。如今没有缘由征召你,灾祸恐怕要来了。” 檀道济抵达建康后,被滞留了几个月。宋文帝病情稍有好转,准备让他返回江州,檀道济已经到了江边码头,还没出发;恰逢文帝病情突然恶化,刘义康假传圣旨,召檀道济入朝参加饯行宴会,趁机将他逮捕。三月初八,朝廷下诏称:“檀道济暗中散发金银财物,招揽狡猾之徒,趁朕患病之机,图谋叛乱。” 将檀道济交付廷尉审理,连同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等十一人一同处死,只赦免了他的孙子檀孺。又杀死了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这两人都是檀道济的亲信,勇猛有力,当时的人将他们比作关羽、张飞。
檀道济被逮捕时,十分愤怒,目光像火炬一样锐利,他摘下头巾扔在地上说:“你们这是毁掉自己的万里长城啊!” 北魏人听说檀道济死了,高兴地说:“檀道济一死,南方那些小子就不值得我们再害怕了!”
三月初九,南朝宋实行大赦;任命中军将军南谯王刘义宣为江州刺史。
三月二十日,北魏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率领一万精锐骑兵讨伐北燕,平州刺史拓跋婴率领辽西各路军队与他们会合。
氐王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年号为建义,立妻子为王后,立世子为太子,设置文武百官,制度都和天子一样,但仍然不断向南朝宋和北魏进贡。
夏季四月,北魏娥清、古弼攻打北燕的白狼城,将其攻克。高丽派遣将领葛卢孟光率领几万部众,跟随阳伊抵达和龙迎接北燕王。高丽军队驻扎在临川。北燕尚书令郭生趁着百姓不愿迁徙的情绪,打开城门迎接北魏军队;北魏人怀疑有诈,没有进城。郭生于是率领士兵攻打北燕王,北燕王带领高丽军队从东门入城,与郭生在皇宫门前交战,郭生中流箭而死。葛卢孟光进入城中,命令士兵脱下破旧的衣服,取出北燕武库里的精良兵器装备自己,在城中大肆劫掠。
五月初五,北燕王率领龙城现有的百姓向东迁徙,焚烧宫殿,大火烧了十天都没有熄灭;他命令妇女穿上铠甲在队伍中间,阳伊等人率领精锐士兵在外面护卫,葛卢孟光率领骑兵在后面掩护,队伍并排前进,前后绵延八十多里。古弼的部将高苟子率领骑兵想要追击,古弼当时喝醉了,拔出刀阻止他,所以北燕王得以逃脱。北魏皇帝听说后,非常愤怒,用囚车将古弼和娥清押回平城,把他们都贬为守门的士兵。五月初八,北魏皇帝派遣散骑常侍封拨出使高丽,命令高丽送回北燕王。
五月十七日,北魏皇帝前往河西地区。
六月,南朝宋下诏命令宁朔将军萧汪之率领军队讨伐程道养。军队抵达郪口时,帛氐奴请求投降。程道养战败,返回郪山。
赫连定向西迁徙后,杨难当趁机占据上邽。秋季七月,北魏皇帝派遣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尚书令刘絜统领河西、高平各路军队讨伐杨难当,先派遣平东将军崔赜携带诏书去劝谕杨难当。
北魏散骑侍郎游雅前来南朝宋访问。
七月初十,零陵王太妃褚氏去世,朝廷追谥她为晋恭思皇后,按照晋朝的礼仪安葬。
八月,北魏皇帝在河西地区打猎。
北魏皇帝派遣广平公张黎征调定州士兵一万二千人,开通莎泉道。
九月初一,北魏乐平王拓跋丕等人抵达略阳;杨难当感到恐惧,请求接受北魏诏书,撤回在上邽驻守的士兵,返回仇池。将领们商议,认为:“不诛杀杨难当手下的豪强首领,军队返回后,他们一定会聚集起来叛乱。另外,大军远道出征,如果没有掠夺财物,就无法充实军资,赏赐将士。” 拓跋丕准备听从这个建议,中书侍郎高允参与拓跋丕的军事事务,劝谏说:“如果按照将领们的计划行事,会伤害那些刚刚归附我们的人的心;大军返回后,叛乱一定会很快发生。” 拓跋丕于是放弃了这个计划,安抚刚刚归附的百姓,丝毫不加侵犯,秦、陇地区于是安定下来。杨难当任命他的儿子杨顺为雍州刺史,驻守下辨。高丽不肯将北燕王送给北魏,派遣使者上奏表,声称 “将与冯弘一同遵奉北魏的教化”。北魏皇帝因高丽违背诏令,商议攻打高丽,准备征调陇右的骑兵。刘絜说:“秦、陇地区刚刚归附的百姓,应当暂且免除他们的徭役赋税,等他们富裕充实后,再使用他们。” 乐平王拓跋丕说:“和龙刚刚平定,应当大力发展农耕养蚕,以充实军资,然后再进攻高丽,这样就能一举消灭它。” 北魏皇帝于是放弃了攻打高丽的计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