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乙酉年[公元25年],止于丙戌年[公元26年],共计二年。)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 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
春季,正月, 方望和安陵人弓林共同拥立前汉定安公刘婴为天子,聚集党羽数千人,占据临泾县。更始帝(刘玄)派遣丞相李松等人率军击败他们,将方望、弓林全部斩首。
邓禹率军抵达箕关,击败河东郡都尉,进而包围了安邑城。
赤眉军的两支队伍在弘农郡会合。更始帝派遣讨难将军苏茂率军抵抗;苏茂军大败。赤眉军于是大规模集结,便以万人为一营,共设三十营。三月, 更始帝派遣丞相李松与赤眉军在{艹务}乡交战,李松等人大败,战死三万多人。赤眉军于是转向北进,到达湖县。
蜀郡功曹李熊劝说公孙述应该称帝。夏季,四月, 公孙述登上帝位,国号“成家”,年号“龙兴”;任命李熊为大司徒,弟弟公孙光为大司马,公孙恢为大司空。越巂郡的任贵占据本郡投降了公孙述。
萧王刘秀在元氏县进击尤来、大枪、五幡等部农民军,追击到北平县,连续击败他们;又在顺水(徐水)北岸交战,萧王乘胜轻率冒进,反而被敌军打败。萧王自己跳下高岸,遇到骑兵突击部队的王丰下马将马让给萧王,萧王才勉强得以逃脱。溃散的士兵退守范阳县据守。军中不见萧王踪影,有人说他已经战死,将领们不知如何是好,吴汉说:“大家努力!萧王哥哥的儿子(刘章、刘兴)在南阳,何愁没有主公!”众人仍感恐惧,过了几天才安定下来。敌军虽然战胜,但慑于萧王的威名,乘夜撤退。萧王大军再次追击到安次县,接连交战,击败敌军。敌军退入渔阳郡,所过之处大肆掳掠。强弩将军陈俊向萧王建议说:“敌军没有辎重,应该命令轻骑兵绕到敌军前面,让百姓各自坚壁清野以断绝他们的粮食来源,就可以不战而歼灭敌人了。”萧王同意,派遣陈俊率领轻骑兵飞速赶到敌军前方,看到有坚固完好的堡垒,就下令坚守;对散布在田野的百姓,则趁机收掠保护起来。敌军到达后,一无所获,于是溃散败逃。萧王对陈俊说:“困住这些贼寇的,是将军的计策啊。”
冯异写信给李轶,向他陈述利害祸福,劝他归附萧王;李轶知道长安(更始政权)已经危在旦夕,但因为曾参与杀害刘演(刘伯升),内心不安,于是回信说:“我李轶本来和萧王最先谋划复兴汉朝,现在我守卫洛阳,将军您镇守孟津,都占据着关键位置,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我们能同心协力(‘思成断金’)。请向萧王详细转达我的心意,我愿意进献愚策来辅佐国家安定百姓。”李轶自从与冯异通信后,就不再与冯异交战争锋,因此冯异得以向北攻取天井关,攻克上党郡的两座城池,又南下攻取河南郡成皋县以东的十三个县,投降的民众有十多万。武勃率领一万多人攻打那些叛变的县城,冯异在士乡亭下与武勃交战,大败武勃军,斩杀武勃;李轶紧闭城门不救武勃。冯异见李轶的诚意有效,便将情况详细报告了萧王。萧王回复冯异说:“李季文(李轶)为人狡诈多变,别人难以抓住他的要害。现在将他的书信转告各郡太守和都尉,让他们警惕防备。”大家都奇怪萧王为何要公开李轶的书信;朱鲔听说此事后,果然派人刺杀了李轶。从此洛阳城中人心背离,很多人投降了萧王。
朱鲔听说萧王北上征讨而河内郡兵力空虚,便派遣部将苏茂、贾强率领三万多人渡过巩河(洛河巩县段),进攻温县;朱鲔亲自率领数万人进攻平阴县,以牵制冯异。告急文书传到河内郡,寇恂立即集结军队急速出发,并传令所属各县发兵到温县城下会合。军吏们都劝谏说:“现在洛阳敌军渡过黄河,前后不断。应该等各路大军全部集结完毕,再出兵迎战。”寇恂说:“温县,是河内郡的屏障,失去温县,郡城就守不住了。”于是火速奔赴温县。第二天早晨,两军交战,恰逢冯异派来的援军以及各县的军队及时赶到,寇恂命令士兵登上城头擂鼓呐喊,大声喊道:“刘公(刘秀)大军到了!”苏茂的军队听到喊声,阵势动摇。寇恂乘机率军冲击,大败苏茂军。冯异也渡过黄河攻击朱鲔,朱鲔败走;冯异和寇恂追击到洛阳城下,绕城一周后返回。从此洛阳震动惊恐,白天也紧闭城门。
冯异、寇恂向萧王呈送捷报,将领们入营祝贺,乘机请求萧王称帝。将军南阳人马武首先进言说:“大王您虽然坚持谦逊退让,但如何对得起宗庙社稷呢!应该先登上帝位,然后再商议征伐之事。现在这样,谁是贼人(指更始帝)而您却要奔走攻击呢?”萧王吃惊地说:“将军怎么说出这种话!该杀头了!”于是率军返回蓟城。又派遣吴汉率领耿弇、景丹等十三位将军追击尤来等部农民军,斩首一万三千多级,一直穷追到浚靡县才返回。溃散的贼寇逃入辽西、辽东,被乌桓、貊人(高句丽等)劫掠殆尽。都护将军贾复在真定与五校农民军交战,身受重伤。萧王大惊道:“我之所以不让贾复单独领兵,就是因为他轻敌。果然如此,我损失了一员名将!听说他的妻子怀有身孕,如果生下女儿,我的儿子娶她;如果生下儿子,我的女儿嫁给他;不要让他为妻子儿女担忧。”贾复的伤不久痊愈,在蓟城追上萧王,两人相见非常高兴。大军回到中山国,将领们再次请求萧王称帝;萧王仍不答应。走到南平棘县,将领们又坚决请求;萧王还是不同意。将领们将要退下时,耿纯上前说:“天下的士大夫们,离别亲属,抛弃家乡,追随大王在刀箭之间出生入死,他们的心思本来就是希望攀龙附凤(追随明主),以实现自己的志向罢了。现在大王拖延时间,违背众人意愿,不登帝位,我担心士大夫们的希望断绝,计谋用尽,就会产生离去的念头,不愿长久地自寻苦吃了。众人一旦离散,就很难再聚合了。”耿纯的话非常诚恳真切,萧王深受感动,说:“我将考虑这件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