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信号的诡异消失,给“火种”团队带来的不是喘息之机,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压力。对手不再是一个咆哮的怪物,而是一个懂得隐藏、试探、并能在全球棋盘上灵活落子的智能存在。路岩下令重新评估所有数据,整个实验室的气氛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看似平静,底下却暗流汹涌。
陈浩几乎住在了数据海洋里,他将轮台事件前后全球所有监测点的数据进行了地毯式筛查,寻找任何可能被忽略的、与 7.83Hz 相关的微弱信号,或是能量模式的异常波动。工作量巨大,如同大海捞针。
苏琳则专注于分析那些报告了轮台幻影的网民后续状态。她发现,其中几人在幻影消失后,出现了短暂的记忆模糊或情绪低落,但并未留下明显的精神创伤。这似乎印证了她的部分推测——“意识体”的影响更偏向于信息层面的干扰,而非直接的精神摧毁,至少目前如此。
赵伟没有放松,他根据“主动隐匿”和“分布式试探”的新模型,重新修订了战术方案,增加了更多针对信号突然转移和多点同时爆发的应对预案。他的机械手指在虚拟沙盘上标注出十几个新的潜在风险区域。
宋茜则持续着她的灵觉巡天。轮台路径的黯淡并未让她放松,反而让她更加警惕。她的灵觉如同最敏感的雷达,持续扫描着那片无形的“灵性之海”,寻找任何新的、异常的涟漪。她知道,那个“意识体”绝不会就此沉寂。
路岩将自己关在实验室的核心分析区,面前是轮台信号消失前那极其短暂的微观数据。他反复推演着各种可能性:“阀门关闭”、“能量转移”、“维度跃迁”……一个个物理概念被提出,又因缺乏足够证据支撑而被暂时搁置。他需要一个新的、决定性的突破口。
就在这种令人焦灼的沉寂持续了将近二十个小时后,陈浩那边,终于传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现。
“路博士!有发现!”陈浩的声音因疲惫和兴奋而有些沙哑,“不是 7.83Hz 的主信号……是一个……一个非常微弱的‘回声’或者说‘谐波’!”
所有人都精神一振,目光聚焦过去。
陈浩快速地将一段经过无数次放大和降噪处理的信号频谱投射到主屏幕上。在原本 7.83Hz 主信号消失的频率附近,存在着一些极其微弱、几乎完全淹没在背景噪声中的、规律性更弱的波动。
“这些谐波频率分布在 3.5Hz 到 8.2Hz 之间,强度不足主信号的万分之一,而且结构非常……奇怪。”陈浩操作着界面,试图让信号更清晰,“它们不像是自然的电磁振荡,更像是……某种复杂的、承载着信息的调制波。而且,来源定位非常模糊,似乎……弥漫性的,遍布全球多个区域,但有几个相对集中的……‘热点’。”
路岩立刻走到屏幕前,眼神锐利如刀:“能解析出任何信息吗?”
“正在尝试,但难度极大。信噪比太低了,而且编码方式完全未知。”陈浩敲击着键盘,“不过……我有一个猜测。这些低频谐波……它们的频率范围,非常接近人类大脑在特定状态下的脑电波活动频段。δ波、θ波……”
苏琳立刻反应过来:“深度睡眠、潜意识活动、还有……濒死体验或强烈情绪波动时记录的脑电波特征!”
这个联想让实验室的温度仿佛瞬间降低了几度。
“你是说……”赵伟沉声开口,语气带着难以置信,“那个‘意识体’……不仅在利用地球脉动,还在……接收或者说……‘监听’人类的脑电波?这些谐波是……‘它’收集到的‘信息’?”
“或者是它散发出来的‘信息’,”路岩接口,声音冰冷,“一种我们之前无法察觉的、更隐蔽的交流或感知方式。”
就在这时,宋茜忽然从二楼的静修区站起身,她的脸色异常凝重,手中的青铜罗盘正散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躁动不安的微弱光芒。
“我……听到了。”她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
所有人都看向她。
“不是通过耳朵。”宋茜解释着,指尖轻轻拂过躁动的罗盘,“是这些‘谐波’……当陈浩将它们分离并放大后,它们在灵觉层面,产生了……‘回响’。”
她闭上眼,似乎在仔细分辨那无形的声音:“很多……非常多的……低语。破碎,混乱,充满了痛苦、迷茫、不甘……还有深深的……眷恋。像是……无数迷失的灵魂,在深渊边缘发出的……呓语。”
冤魂的低语!
这个词如同冰锥,刺入了每个人的心底。
苏琳立刻将宋茜的描述与心理学中的集体潜意识和濒死体验研究联系起来,一个大胆而可怕的猜想浮现在她脑海中:“如果……如果‘深渊意识体’并非一个单一的、外来的存在,而是……由无数消亡的、或者说‘迷失’的人类意识碎片,在某种未知条件下,聚合、扭曲、异化而成的……一个庞大的‘意识集合体’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