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彭远的视线看向坐在靠近门口处的少女,这好像是新来的一个小同志。
“你从哪里知道的这种方法?验证过吗?还是说鹰酱正在试验?” 彭远不是看不起她,而是这个说法不符合一般规律。
多轨道微星他们从未在这个角度想过。
江星月坐直了身体,缓缓道来:“地球静止轨道,倾角 0°,覆盖赤道附近及中低纬度区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倾角不为 0°,可周期性覆盖高纬度区域。至于中圆地球轨道多颗组网可实现全球覆盖。”
“哼,你以为微星是小孩子过家家穿手绳玩呢,不同轨道的微星传至地面的信息不同步,这都不知道还敢开口!”
王同教授身后的一个青年突然冷笑出声,随后从一堆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扔到会议桌上。
那是鹰酱三年前的一份报纸。
“你以为就你聪明,三年前舒坦夫的卡尔教授研究都已经进行到一半了,最后还是直接选择了放弃,否定了这种方法。你不会觉得自己是从舒坦夫出来的,就借机卖弄吧!”
他的声音虽然刺耳,但不得不说得到了会议室其他人的认可。
“那你可能看的是以前的消息,现在卡尔教授已经重启这项研究了。”
不得不说鹰酱的有钱人是真多,明明都被否定的方法,还有人愿意出钱让他继续研究。
“那又怎么样,失败的项目就是失败,再重启又能怎么样。”
青年不太服气,一个小丫头一点作为后辈的谦逊都没有,这么多前辈没开口,就敢信口开河。
要不是他拜托同学帮忙收集各国关于科技方面的报纸,说不定在场的人都会被她糊弄过去。
“混合星座需通过星间链路和地面控制系统实现跨轨道协同,核心是解决数据互通和时间同步。”说到这里江星月没有再说下去。
但只这句话提到的两点内容,彭远和王同就知道这位江同志不是凭空捏造,更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绝对的言之有物。
而王教授身后刚刚还不服气的青年此时整个脸还有脖子都红了,作为王教授的得意弟子,他自然是有实力的,听得出来江星月说的话很有可能是能够实现的。
“江同志,多颗多轨道微星数据互通很难实现啊。”
王教授皱眉,这项技术不仅他们没有,就算是发达地区也没有突破这项技术。
毕竟单个微星向地面传输的技术也是前几年才突破的,多颗微星之间信号有序传输又谈何容易。
“可以根据不同微星之间的运行速度差异,通过在微星之间建立激光或微波链路,实现卫星间数据实时传输......。”
“至于时间同步问题可以通过星载原子钟和星间链路校准,确保各轨道卫星时间同步误差 < 1 纳秒。”
十分钟后,江星月终于把数据互通问题解释清楚。
此时,会议室内除了排风口发出的换气声,就是笔尖在纸上摩擦的声音。
江星月看着几位教授震惊中带着兴奋的眼神,忽然想起自己才正式入职第一天,会不会说的太多了。
王同教授目光灼灼的看着江星月,站起身走到门口,拉着她的胳膊就坐到了俞院长旁边的座位上。
拿过俞院长面前的图纸,指着纸上的内容说:“江同志,你看看,要是按照你的说法,该如何设计?”
“我申请江同志加入我们组。”在江星月回答之前,王同教授突然将视线转向没有说话的俞红梅。
他有一种直觉:只要江同志加入进来,他们的设计图指日可待。
俞院长挑眉:“江同志怎么想呢?”
“我暂时还不考虑加入具体哪个小组。”
“而且,有了方向,有我没我都一样,大家都能突破。”
与西南那边不同,这里的人员组成老中青三代都有,中青年正是干劲儿最足,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但同样的也是最傲气的。
她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与别人争论上。
对面的彭远盯着江星月看了足足半分钟,忽然灵光一闪:“不如江同志单独带一个组。”
江星月无奈扶额:怪不得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队友灵机一动。
她就是因为想清清静静的搞研究才不想加入其他组,这要是带组,不就更麻烦了吗。
这让她想起两年前在舒坦夫卡尔教授让她帮忙带学生时的痛苦经历:尤其是那个杏子,卡尔教授非要塞到自己身边,还说什么东亚一体。
我呸,还不是看对方太笨了,他自己不想教。
真的是往事不堪回首。
江星月疯狂摇头:“不用了,我还不太熟悉这边的项目,先跟着俞院长学习也挺好的。”
会议室的气氛变得诡异起来,彭教授和王教授不约而同的看向俞院长:你说句话啊。
“年轻人,多学习是好事,一组不一组都没关系,不耽误大家互相交流。”
研究有了思路,俞院长的脸色也好看了不少,心里对江星月的重视又增加了几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