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边境的荒山深处,暮色四合。
陆行舟勒住缰绳,胯下白马喷着白气停下脚步。
他抬头望向半山腰那座破败的道观,斑驳的墙垣在夕阳中投下长长的阴影。
"就是这里了..."
他低声自语,手指摩挲着怀中那本《武道见闻录》的封面。山风呼啸,吹乱了他束在脑后的长发。
陆行舟翻身下马,拍了拍马颈:"老白,在这等着。"
白马通灵般蹭了蹭他的手掌,乖顺地站在原地。
道观前的石阶早已被杂草吞噬,陆行舟拔出腰间短刀,一边劈开荆棘一边向上攀登。
当他终于站在道观门前时,额头已渗出些许汗珠。
但见斑驳的木门上,"玄清观"三个字依稀可辨,却已褪色得几乎难以辨认。
"吱呀——"
陆行舟踏入院中,瞳孔微缩。
院内杂草足有半人高,几株小树甚至从石板缝隙中顽强生长出来。正殿的屋顶塌了一半,露出里面黑黢黢的空间。
"这哪像什么试炼之地..."
陆行舟眉头紧锁,握刀的手不自觉地收紧。
他小心翼翼地穿过庭院,眼前这番破败景象与其想象中相去甚远。
正殿内,三清神像早已倾颓,香案上积了厚厚一层灰。
"书中所载确实是这里..."
陆行舟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为何荒废至此?"
接下来的三天,陆行舟将道观里里外外翻了个遍。
他检查了每一块砖石,每一寸地面,甚至冒险进入已经半塌的偏殿,却始终一无所获。
第四天清晨,当他坐在道观门前啃着干粮时,远处传来了枯枝断裂的声音。
"谁?"
陆行舟瞬间起身,短刀已然出鞘。
树丛晃动,一个佝偻的身影慢慢走出。
那是个年过花甲的樵夫,背着一捆柴火,满脸皱纹里嵌着岁月的风霜。
老人见到持刀的陆行舟,吓得后退两步,柴火散落一地。
"老丈莫怕。"
陆行舟连忙收刀入鞘,上前帮老人捡柴:"在下只是路过此地,绝无恶意。"
樵夫警惕地打量着他:"后生,这荒山野岭的,你来这破道观作甚?"
陆行舟心中一动,拱手道:"老丈对此地熟悉?实不相瞒,在下是听闻此处曾有仙师出没,特来寻访。"
"仙师?"
樵夫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他摇摇头,重新捆好柴火后便准备离开。
陆行舟急忙拦住:"老丈请留步!"
他从怀中掏出一块碎银:"若老丈能告知一二,这点心意还请笑纳。"
樵夫盯着银子看了半晌,终于叹了口气:"罢了,看你不像歹人。"
他在道观门前的石阶上坐下,从腰间取下烟袋点燃。
"老朽姓周,打小就在这山下砍柴。记得我年轻时,这道观确实热闹过..."
周老汉吐出一口烟圈,目光变得悠远:"那时候每年总会有穿白袍的仙师从天上飞来,道观里亮如白昼。我们村里胆大的后生还偷偷来看过,说是能见到仙师们腾云驾雾..."
"后来呢?"陆行舟急切地问道。
"后来啊..."
周老汉敲了敲烟袋:"约莫三十年前吧,仙师们突然就不来了。村里人都说他们搬去了更好的地方。"
就在这时,他忽然压低声音:"不过我倒是见过最后一位仙师..."
陆行舟呼吸一滞:"老丈可还记得详情?"
周老汉皱眉思索良久:"那天我上山砍柴,远远看见一道白光飞进道观。我壮着胆子靠近,却见那仙师在墙上写了些什么,然后化作一道金光消失了..."
紧接着他摇摇头:"自那以后,再没人见过仙师。"
陆行舟闻言顿时心跳加速:"老丈可还记得仙师写了什么?"
"这..."
周老汉挠了挠花白的头发:"老朽不识字,哪知道写的什么。不过..."
他忽然想起什么:"那字好像是用金粉写的,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却抠也抠不掉。"
陆行舟猛地站起,向道观内冲去。他记得在检查偏殿时,曾注意到一处墙角有异常的刮痕。
偏殿内光线昏暗,陆行舟点燃火折子,仔细检查那处墙壁。灰尘覆盖下,隐约可见几道不自然的纹路。
他深吸一口气,运起内力于掌心,轻轻拂过墙面。灰尘簌簌落下,露出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大乾,蜀郡,山神庙"
"找到了!"陆行舟忍不住低呼出声。这必定是万象宗留下的新试炼地点!
同时他又在心中暗恨四象宗这些笔杆子看人下菜碟。人家万象宗试炼地都换了,结果愣是不当一回事。
他仔细记下这行字,又检查了周围是否有其他线索,确认无误后才离开偏殿。
院中,周老汉正不安地踱步。
见陆行舟出来,他紧张地问:"后生可找到想要的东西了?"
陆行舟脸上掩不住喜色,郑重地向周老汉行了一礼:"多谢老丈指点迷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