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的停滞氛围,被一批新到的特种材料打破了。这是叶憬然通过Arthur协调,从瑞士一家顶尖材料实验室紧急调运过来的——一种高纯度、特定配比的琉璃基底原料,以及配套的小型精密窑炉和控温设备。
随设备而来的,还有一份简洁的技术说明,指出这种特定结构的琉璃材质,在特定物理状态下,可能对某些特殊频段的能量场具有优异的屏蔽或导引性能。建议可将待测矿物粉末以极低比例融入琉璃基底,高温熔融后形成封闭体,再进行生物安全性测试。
“他想让我们……把危险的矿物‘关’在琉璃里?”林薇看着说明,有些难以置信。
“不是关起来,是创造一个安全的观察环境。”苏晚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她抚摸着那些晶莹的琉璃原料,“琉璃本身就有一种稳定、包容的特性。如果它能形成屏障,或许我们就能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继续研究这些色彩的能量。”
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苏晚立刻组织核心团队,在严格的安全防护下,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测试。他们将微克级别的蓝铜矿粉末,以不同的比例,与琉璃原料混合,制作成指甲盖大小的测试片,送入精密窑炉,严格按照设定的升温曲线进行烧制。
第一次开炉,结果令人失望。琉璃体浑浊不堪,内部的蓝色分布不均,完全失去了那种深邃通透的美感,更别提屏蔽效果了。
“温度曲线可能不对,或者混合方式有问题。”玛尔塔记录着数据,没有气馁。
苏晚凝视着那片失败的测试片,沉思片刻:“也许……我们不该试图让它均匀分散。记得我们最初成功烧制出蕴含矿物纹理的琉璃吗?那种自然的、流动的悬浮状态……”
他们调整了策略,不再追求颜色的均匀,而是尝试利用高温下琉璃液与矿物粉末的密度差和流动性,引导矿物在琉璃内部形成特定的、被包裹的纹路或“核心”。
经过数次失败的尝试,当又一次窑炉降温结束,苏晚用特制的坩埚钳取出那片小小的琉璃测试片时,工作室里响起了一阵低低的惊呼。
测试片通体清澈透明,但在其核心位置,悬浮着一小团凝聚的、如同深海漩涡般的靛蓝色。它被完美的琉璃材质紧紧包裹着,色彩依旧浓郁神秘,却不再给人那种隐隐的压迫感。苏晚隔着厚厚的手套拿起它,之前那种细微的眩晕和手腕的酸胀感,没有出现。
“成功了……我们好像,真的把它‘关’住了?”林薇惊喜道。
苏晚长长舒了一口气,一种混合着成就感和心有余悸的情绪涌上心头。叶憬然提供的思路,再次为她指明了一条在危险边缘安全探索的道路。
---
与此同时,叶憬然在一间安全屋内,会见了一位神秘的访客。对方自称“守夜人”,是Arthur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联系上的,声称家族世代守护着某些关于“大地脉络”与“禁忌之石”的零碎知识。
“守夜人”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穿着朴素,眼神却异常清明,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沧桑。他没有询问叶憬然的身份和目的,只是静静地听完了Arthur代为陈述的、关于几种特殊矿物可能存在的生物干扰效应的描述。
“蓝色的,触之如冰,久视耗神……你说的,很像是古籍中记载的‘汲灵蓝晶’。”老者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这种东西,在古代,通常被用于……某些需要献祭生命能量的黑暗仪式,或者,被镶嵌在守护重要之地的阵法核心,作为驱赶闯入者的‘哨兵’。”
叶憬然眼神一凛。“哨兵?”
“是的。就像蜂群的刺。”老者比喻道,“靠近者,会被其无形的‘刺’所伤,精神萎靡,体力流失。除非……你有办法让它‘沉睡’,或者,拥有它认可的‘印记’。”
“如何让它沉睡?印记又是什么?”
老者摇了摇头,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让它们沉睡的方法,大多失传了,可能涉及特定的声波、磁场,或者……更罕见的‘中和之物’。至于印记……”他深深看了叶憬然一眼,“那往往与血脉相关,是古老契约的一部分,强求不得。外人想要安全接触,最好的办法,就是像你说的那样,用纯净 inert 之物将其彻底隔绝。你们用的琉璃……是个聪明的选择,琉璃性净,可承载亦可隔绝。”
老者提供的信息,与叶憬然的推测和苏晚的实践相互印证。这些矿物,果然不仅仅是颜料,它们在古老的体系里,扮演着更复杂、更危险的角色。
“另外两种呢?金色的沙,红色的火。”叶憬然追问。
老者沉吟良久,才缓缓道:“金色的……可能与永恒的‘禁锢’或‘封印’有关。而红色的……象征着最狂暴的‘毁灭’与‘新生’,是双刃剑中最危险的一把。具体是什么,在哪里,我亦不知。只知道,集齐它们,是福是祸,无人能料。”
送走“守夜人”后,叶憬然陷入沉思。
琉璃屏障,暂时为苏晚提供了保护。
但“守夜人”口中关于“印记”、“契约”以及另外两把钥匙——“禁锢之金”与“毁灭之红”的描述,让他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层层嵌套、危险系数不断升级的古老谜题。
苏晚无意中开启的潘多拉魔盒,释放出的,可能远不止是色彩的危险。
喜欢心火燎原:倒计时99天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心火燎原:倒计时99天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