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会上的那一句“不错”,如同在汉东政坛这潭深不见底的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涟漪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开来,无声,却力量千钧。祁同伟的名字,连同他那份曾被不少人私下讥为“异想天开”的“智慧公安”构想,一夜之间成为了省委大院、乃至省直机关各个角落窃窃私语的核心话题。
风向,确实变了。
过去那些或明或暗投向他、带着审视甚至轻蔑的目光,如今变得复杂难言。迎面遇上的同僚,无论级别高低,脸上的笑容都真切了几分,寒暄的语气也多了几分难以言状的恭敬与热络。甚至一些过去与赵家走得近、对他祁同伟不乏微词的干部,此刻也学会了恰到好处的“偶遇”与“关心”。权力场从来都是最敏锐的天气预告站,沙瑞金释放出的哪怕一丝微弱信号,也足以让所有人重新校准自己的姿态。
祁同伟对此心知肚明,却表现得异常冷静,甚至比以往更加低调、谦逊。他照常主持厅内会议,批阅文件,下基层调研,对于各方的“祝贺”与“探询”,一律以“感谢省委肯定,工作尚在起步,仍需努力”的标准答案应对,滴水不漏。他深知,沙瑞金的表扬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他置于了聚光灯下,无数双眼睛正等着看他下一步是乘风而起,还是得意忘形、马失前蹄。
他必须更加谨慎,每一步都要踏得稳、踏得准。
几天后,汉东省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在省委礼堂隆重召开。
穹顶高阔,灯火通明,将庄严肃穆的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主席台上,鲜红的党旗与国旗交叉矗立,巨大的国徽高悬正中,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台下,黑压压地坐满了全省副厅级以上干部,清一色的深色西装,白色衬衫,表情或凝重,或肃然,或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揣测。
空气似乎凝滞了,只有偶尔响起的轻微咳嗽声,以及翻动会议议程纸张的沙沙声。每个人都正襟危坐,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主席台正中最间那个尚且空置的位置。
祁同伟坐在靠前的位置,以他新任省公安厅厅长的身份,这个座次理所应当。他面色平静,目光低垂,仿佛在审视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但眼角余光却将整个会场,尤其是主席台上的动静,尽收心底。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会场里涌动的暗流。赵立春时代虽然终结,但其庞大的影响力,如同一个巨大的影子,依旧笼罩着汉东的官场。在场的许多人,都曾被打上或深或浅的“赵系”烙印。如今,旧主已去,新君即位,未来是福是祸,前途是明是暗,都系于台上那个即将亮相的新任省委书记一身。
这种氛围,祁同伟太熟悉了。前世今生的记忆交织,让他比在场任何人都更清楚这场权力更迭背后蕴含的惊涛骇浪。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汉东的天,要变了。而他自己,早已不是那个在赵立春面前卑躬屈膝、在梁群峰羽翼下寻求庇护的祁同伟了。他是重生者,是执棋者,他要在这变天之际,为自己搏出一个全新的、光明的未来。
终于,一侧的通道口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会场内所有的杂音瞬间消失,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去。
在几位现任省委主要领导的陪同下,一位身材不高,却步履坚定、气度沉凝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穿着一身合体的深色西装,没有系领带,衬衫领口随意地敞开一粒扣子,显得既庄重又不失一丝干练。他的面容算不上英俊,但线条硬朗,尤其是一双眼睛,深邃而锐利,扫视全场时,竟让人产生一种被无形之光穿透的错觉。
正是新任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
祁同伟的心脏微微加速跳动了一下,但旋即被他强行压下。他和其他人一样,随着主持会议的刘省长宣布“请新到任的省委书记沙瑞金同志讲话”的话音落下,用力地鼓起掌来。掌声如潮水般涌起,热烈而持久,既是惯例,也包含着各种复杂的情绪——欢迎、观察、试探,或许还有不安。
沙瑞金走到发言席前,并没有立刻说话。他双手虚按,待掌声渐渐平息,又用那锐利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那目光仿佛带着重量,所过之处,连空气都凝重了几分。
“同志们。”
声音响起,不高,却异常清晰、沉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的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中央决定由我来汉东工作,这是党中央的信任和重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今天起,我就是汉东的一员了,我将与汉东的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开场白简洁、得体。但接下来,话锋陡然一转,语气虽然依旧平稳,内容却让台下许多人心中凛然。
“来之前,我学习、了解了一些汉东的情况。汉东是经济大省,改革开放的前沿,过去这些年,在历届省委班子,特别是在立春同志的带领下,取得了显着的发展成就,这是不容否认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