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流云宗外门的这座药园,也迎来了第一场冬雪。
细碎的雪花,无声地飘落,给鳞次栉比的药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霜。杂役们居住的木屋,也因抵不住寒气,四处漏风,愈发显得萧瑟。
陈平躺在自己那张铺着单薄茅草的床铺上,身上盖着一床打了好几层补丁、早已看不出本来颜色的旧棉被。
屋子里,其余五个老杂役的鼾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浑浊的交响。
陈平的呼吸,却在这一片嘈杂中,显得格外悠长而静谧。他双目紧闭,看似早已熟睡,实则全部的心神,都沉浸在了自己的身体内部。
近一年的时间,日复一日地,从那些被视为污秽的药渣中,汲取着精纯的灵气。他那原本几近干涸的丹田气海,如今已然积蓄起一股相当可观的灵力。
这股灵力,不再是最初那若有若无的真气,而已然汇聚成了一条奔流不息的“内河”。
最近几日,他总能感觉到,丹田气海中的那条“灵力内河”,已经满溢到了极致,河水不断地冲击着堤岸,让他小腹处,时时传来一种饱胀的、甚至略带酸麻的感觉。
他知道,这是某种预兆。
今夜,雪落无声,万籁俱寂,正是水到渠成之时。
他没有刻意去冲击,也没有强行去引导。他只是遵循着《青囊吐纳诀》第一层心法,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最基础的吐纳。他将自己的心神,化作一个最耐心的“河工”,只是加固着河道,静静地等待着那必然会到来的决堤时刻。
子时刚过,那股饱胀感,达到了顶峰。
陈平感觉自己的丹田气海,仿佛成了一只被吹到极限的气囊。紧接着,那条奔腾的“内河”,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猛地向上一窜!
一股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汹涌的暖流,悍然冲出了丹田的束缚,沿着一条他从未触及过的、更为幽深晦涩的玄奇经脉,悍然逆冲而上。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既有经脉被强行拓宽的胀痛,又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舒畅。他的身体,在被褥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他咬紧牙关,将呻吟声死死地锁在喉咙里,全部的心神,都用来引导这股失控的洪流。
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船夫,驾驭着一叶扁舟,在一条从未航行过的、布满险滩与漩涡的激流中,奋力前行。
不知过了多久,当那股洪流,终于冲破了最后一处滞涩的关隘,最终百川归海,重回丹田气海之时,一切都已截然不同。
那条“内河”,依旧是那条“内河”,但河道,却比之前宽阔了数倍。河水,也似乎经过了一次洗炼,变得更为清澈、更为凝练。它不再是单纯地“积蓄”在丹田里,而是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沿着一条更为宏大、更为圆满的轨迹,自行运转,生生不息,是为“小周天”。
成了。
陈平缓缓地吐出一口悠长的浊气。这口浊气,在寒冷的空气中,竟凝成一道淡淡的白练,久久不散。
他没有立刻起身,而是静静地躺着,仔细地体察着自己身体的变化。
那困扰他多年的、深入骨髓的风湿之痛,此刻已荡然无存。他甚至能感觉到,自己那副早已开始老化的骨骼,都仿佛被温养过一般,重新焕发出了几分坚韧。
他将心神,沉浸到自己的听觉中。
屋外,雪落的声音,变得清晰可辨。他甚至能分辨出,哪一片雪花,落在了枯叶上,发出了“簌”的轻响;那一片,又落在了屋檐的瓦片上,悄然融化。木屋的房梁上,一只小小的冬眠蜘蛛,正在缓慢地收紧它的蛛网,那细微到极致的丝线摩擦声,也逃不过他的耳朵。
他缓缓地睁开眼睛。
黑暗,不再是纯粹的黑暗。借着窗棂缝隙里透进来的、微弱的雪地反光,他能清晰地看到,对面床铺上,孙老头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以及他鼻翼随着呼吸的每一次轻微翕动。
《青囊吐纳诀》第一层,至此,已然大成。
这是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新生。
然而,喜悦,只在他心中停留了三息。
三息之后,便化作了更为深沉的冷静与紧迫。
他再次在心中,默读了一遍那半卷残篇。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注解,他都已烂熟于心。他也终于确认,这部功法到此,已经断了。
第一层,讲的是如何“炼气入体”,如何“积蓄”。
那第二层呢?该如何“凝练”?如何“升华”?
残篇上,再无一字提及。
他如今的状态,便如一个守着一座金山(药渣),却只有一个小小布袋的乞儿。布袋已经装满,若再想获取更多,便需要一个更大的、更坚固的“箩筐”,以及一张教他如何使用箩筐的“图纸”。
没有后续的功法,他即便再吸收更多的药渣灵气,也只能任由它们在体内白白地堆积、流失,甚至可能因灵力驳杂,冲塞经脉,反受其害。
第一道门槛,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悄然迈过。
但他也清楚,在门后的这条路上,他已然成了一个前路断绝的问道之人。
喜欢修仙?先活下来再说!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修仙?先活下来再说!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