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汉月》终章?第八章 巷陌传艺
第二天清晨,铜驼巷的雾比前几日更薄,晨光刚漫过巷口的木牌,就把竹匠铺的木门照得发亮。陈阿爷起得早,已经把竹料削好,整齐地码在竹编案上 —— 有楠竹削的细篾,有毛竹做的竹片,还有几根特意留着竹节的竹枝,是用来编竹蜻蜓翅骨的。小星竹抱着老笔记的木盒,刚走进铺里,就闻到了竹屑混着晨光的清香,眼睛一下子亮了。
“今天阿爷教你编‘星尘竹蜻蜓’,托合提当年最喜欢编这个,说能把思念带到天上。” 陈阿爷拿起一根竹枝,递到小星竹手里。竹枝带着晨露的凉意,竹节处还留着淡淡的绿色,小星竹握着竹枝,指尖轻轻摩挲着竹节,像是在和铜驼巷的竹对话。
编竹蜻蜓的第一步是削翅骨,要把竹枝削成对称的两片,厚度得均匀,不然飞不起来。陈阿爷坐在竹编案前,拿起那把托合提留下的竹编刀,先在竹枝上划了两道浅痕,作为标记:“削的时候要顺着竹纹走,左手扶稳竹枝,右手用刀慢慢推,力道要轻,不然容易削歪。”
小星竹学着陈阿爷的样子,把竹枝放在案上,左手按住竹枝的一端,右手握紧竹编刀,慢慢往标记线的方向推。刀刃刚碰到竹枝,就听到 “嗤” 的一声轻响,竹屑慢慢卷了起来,像一小团白色的棉花。可刚推到一半,她的手一抖,竹刀偏了方向,翅骨的一边厚一边薄,变得歪歪扭扭。
“没关系,第一次都这样。” 陈阿爷放下手里的竹刀,拿起小星竹削坏的翅骨,“你看,托合提当年削坏的翅骨,能装满这个竹筐。” 他指了指案边的一个小竹筐,里面果然堆着十几片歪歪扭扭的竹枝,每片上面都有不同的刻痕,是托合提当年练习时留下的印记。
小星竹看着竹筐里的翅骨,又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竹刀,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一根竹枝。这次,她没有急着下刀,而是先仔细观察竹纹的方向,再用手指比划着标记线的位置,然后慢慢把刀放在竹枝上。陈阿爷在旁边看着,时不时提醒她:“手腕再稳一点,刀要贴着竹枝的表面走,别往上抬。”
刀刃再次划过竹枝,竹屑缓缓落下,这次的翅骨虽然还是有些不平整,却比刚才好了很多。小星竹放下刀,兴奋地举着翅骨给陈阿爷看:“阿爷!你看!这次没歪太多!” 陈阿爷笑着点点头,从竹筐里拿出一片托合提早年削的翅骨:“你看,托合提第一次削成这样时,比你还高兴,拿着翅骨在巷里跑了一圈,说自己能编会飞的竹蜻蜓了。”
接下来是编翅面,要用细竹篾在翅骨上编出 “双生纹” 的图案 —— 一半是铜驼巷的竹编纹,一半是星尘谷的星尘纹。陈阿爷先在自己的翅骨上示范,细竹篾在他手里像有了生命,穿梭在翅骨间,不一会儿,一片带着双生纹的翅面就编好了,竹篾的纹路细密均匀,两种图案衔接得自然流畅,像是天生就该长在一起。
小星竹拿着细竹篾,学着陈阿爷的样子,先把竹篾固定在翅骨的一端,然后慢慢往另一端编。细竹篾很软,一不小心就会缠在一起,她编了好几次,都没能把纹路编整齐,急得鼻尖都冒出了汗。
“别急,跟着竹篾的性子来。” 陈阿爷坐在小星竹身边,握住她的手,一起拿着竹篾往翅骨上编,“你看,竹篾要顺着翅骨的弧度走,星尘纹的转弯处要慢一点,竹编纹的直线要拉得匀一点,这样两种纹路才能合在一起。”
在陈阿爷的指导下,小星竹的手慢慢稳了下来,细竹篾开始在翅骨上有序地穿梭。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的手上,也照在翅面上,竹篾的影子落在案上,像一幅流动的画。巷口的风铃偶尔响两声,声音混着竹篾的 “沙沙” 声,成了最好的伴奏。
不知过了多久,小星竹终于编好了第一片翅面。虽然纹路不如陈阿爷编的整齐,双生纹的衔接处还有些粗糙,却充满了认真的心意。她刚放下竹篾,就听到铺门口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 是巷里的几个孩子,他们听说竹匠铺来了个从星尘星来的小姑娘,还会编带星尘纹的竹蜻蜓,都跑来看热闹。
“小星竹姐姐,你编的竹蜻蜓会飞吗?”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仰着头问,眼睛里满是好奇。小星竹点点头,拿起自己编的翅面:“等编完了,我们一起去巷口放,看看能不能飞到天上去。” 孩子们一下子欢呼起来,围在竹编案边,叽叽喳喳地问着星尘星的事,问着双生纹的故事。
陈阿爷看着热闹的场面,想起了托合提小时候的样子 —— 那时,托合提也是这样,编好竹蜻蜓后,就带着巷里的孩子去巷口放,竹蜻蜓飞起来时,孩子们的笑声能传遍整个铜驼巷。他从竹筐里拿出更多的竹料,分给孩子们:“来,阿爷教你们编竹蜻蜓,小星竹姐姐教你们编双生纹,咱们一起编‘星尘竹蜻蜓’。”
孩子们高兴地接过竹料,围坐在竹编案边,有的跟着陈阿爷学削翅骨,有的跟着小星竹学编双生纹。小星竹拿着细竹篾,耐心地教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是星尘纹,要编得像星星一样;这个是竹编纹,要编得像咱们巷里的青石板路一样。” 孩子们听得认真,手里的竹篾虽然还很生涩,却都在努力地编织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