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汉月》终章?第五章 笔记说旧
回到竹匠铺时,午后的阳光已经斜斜地照进铺内,落在竹编案上,给老笔记镀上了一层暖金色。陈阿爷把老笔记轻轻放在案上,小星竹搬来一张小竹凳,坐在旁边,双手撑着下巴,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笔记,像等着拆礼物的孩子。巷口的风铃还在偶尔响两声,声音透过敞开的木门飘进来,与竹编案上竹屑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成了翻读老笔记最好的背景音。
“咱们慢慢看,这笔记里啊,藏着托合提一辈子的故事。” 陈阿爷说着,轻轻翻开老笔记的第一页 —— 除了之前看到的日记和糖葫芦小画,页脚还有一行用铅笔写的小字,因为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仔细辨认才能看清:“今日阿爷教编竹篮,竹篾断了三次,阿爷说‘编竹和做人一样,急不得’。”
小星竹凑得更近了,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面:“爷爷小时候编竹器也会断篾呀?我还以为爷爷一开始就很厉害呢!” 陈阿爷笑了,手指点了点那行小字:“谁刚开始学都会犯错。托合提当年编坏的竹篮,能堆满半个铺子。有一次他编竹筐,编到一半发现底歪了,气得把竹筐扔在地上,说再也不学了。”
“那后来呢?” 小星竹追问,眼睛里满是好奇。陈阿爷回忆着,声音也变得悠远:“后来我没说他,只是把他扔了的竹筐捡起来,重新拆开,一根根理好竹篾,再慢慢编给你看。我告诉他‘竹篾断了可以接,筐编歪了可以拆了重编,可要是心乱了,就什么都编不好了’。那天晚上,他自己躲在铺子里,把那筐重新编了一遍,直到天亮才编好,虽然还是有点歪,却是他最用心的一个。”
小星竹听得入了迷,伸手轻轻摸了摸那行小字,像是想透过纸面,摸到当年那个倔强的少年托合提。陈阿爷继续翻笔记,第二页是托合提画的竹编图谱,上面详细画着竹蜻蜓、竹篮、竹席的编织步骤,每个步骤旁边都有标注,比如 “竹蜻蜓翅尖要留三分薄,才能飞得远”“竹篮底要编十字纹,才结实”。图谱的旁边,还画着一个小小的铜驼巷地图,标注着竹匠铺、古井、集市的位置,甚至还有巷口那棵老槐树的位置。
“爷爷把铜驼巷都画下来了!” 小星竹惊喜地喊道,指着地图上的竹匠铺:“这里就是我们现在坐的地方吧?” 陈阿爷点点头,眼眶有些湿润:“是呀,他把铜驼巷的每一个角落都记在了心里。当年他去星尘星,总说怕时间长了,忘了巷子里的样子,就把这些都画在笔记里,想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翻到第五页时,笔记的内容开始出现星尘星的元素 —— 页面上画着一棵星尘树,树枝是银色的,叶子像星星一样,旁边写着 “星尘树,夜发光,枝可编器,叶可入药”。下面还画着星尘谷的地形,标注着 “共生林选址”“星尘泉”“老族长的木屋” 等位置,最显眼的是,在共生林的位置,画着一片小小的竹林,旁边写着 “铜驼巷竹,要在这里扎根”。
“爷爷早就想把铜驼巷的竹种到星尘谷了!” 小星竹激动地说,手指在竹林的图案上轻轻划过。陈阿爷看着那片小小的竹林,心里也泛起一阵暖意:“他去星尘星的第一年,就把从铜驼巷带过去的竹种种下了,可惜因为气候不一样,第一次种的竹苗都死了。他难过了好几天,后来跟着星尘部落的人学怎么改良土壤,怎么调节温度,试了十多次,才终于让竹苗活了下来。”
笔记里还夹着一张小小的竹编碎片,是用星尘纤维和竹丝混合编织的,边缘有些磨损,却能看出编织的纹路很精致。小星竹把碎片拿起来,对着阳光看:“这是爷爷编的‘双生纹’吧?阿妈说爷爷最擅长编这个,把地球的竹丝和星尘的纤维编在一起,就像两个文明手拉手。”
陈阿爷接过碎片,手指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是呀,这是他第一次尝试把两种材料编在一起。刚开始编的时候,竹丝和星尘纤维总缠在一起,编不平整。他就每天坐在星尘树下,慢慢试,终于找到窍门 —— 要顺着竹丝的韧性和星尘纤维的光泽,让它们互相配合,才能编出好看的纹路。后来,这种‘双生纹’成了星尘谷的特色,部落里的人都跟着学。”
翻到第二十三页,小星竹突然停下,指着页面上的一幅画惊呼:“陈阿爷!你看这个!爷爷画的铜驼巷,还有星尘谷的共生林!” 陈阿爷凑过去一看,只见画的左边是铜驼巷的竹匠铺,右边是星尘谷的共生林,中间用一条银色的线连接着,线上画着一只竹蜻蜓,正从铜驼巷飞向星尘谷。画的下面写着一行字:“铜驼巷的竹香,要飘到星尘谷;星尘谷的星光,要照到铜驼巷。”
“这是托合提四十岁那年画的。” 陈阿爷的声音有些哽咽,“那年他在星尘谷遇到了难处,星尘部落里有人反对种竹子,说竹子会破坏星尘谷的生态。他压力很大,写信给我,说想放弃。我给他回信,说‘你忘了当年编竹筐的事了吗?遇到难处就拆了重编,总会编好的’。后来他就画了这幅画,寄给我,说要记住自己的初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