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汉月》第十九卷
第二十八章 星碎鉴成果
2086 年春,阿勒泰深空传承观测站的大屏上,一组 “星际时空碎片预警” 正以银灰色不规则碎片图标快速闪烁 —— 雪鹰二号在向 20 光年节点飞行时,将穿越一片由古老超新星爆发残留形成的 “时空碎片带”,该区域的时空结构呈 “碎片化” 分布,碎片会随机切割信号传输路径,不仅可能破坏能量膜 “十二纹工艺防护体系” 的磁场平衡纹稳定性,还会干扰跨星球手艺成果检测所需的 “高精度参数采集信号”,导致成果认证时出现 “数据缺失”,影响联合创作成果的价值判定。小宇指着屏幕上时空碎片的运动模拟图,对身边的托娅说:“时空碎片的随机切割比磁场紊乱更难预测,会让成果检测数据出现‘断点’,我们需要激活能量膜的‘碎片规避 - 信号补全’联动机制,同时升级双鹰中继系统的‘成果检测信号冗余采集’功能。”
41 岁的托娅翻开托合提的桦木老笔记,内页 “时空碎片应对” 章节中,用陨铁粉末绘制的 “时空导航纹” 泛着金属光泽 —— 纹路呈网状交织结构,与陕西秦腔 “唱腔节奏谱” 的韵律逻辑一致,可通过纹路的时空感应特性,预判碎片运动轨迹并引导载体规避,同时自动补全被切割的信号断点。“太爷爷笔记里写‘遇碎则避,网补信号’,我们可以让能量膜的‘十二纹工艺防护体系’叠加‘时空导航纹’,形成‘十三纹成果防护体系’:导航纹实时扫描碎片轨迹并调整飞行路径,同步补全成果检测信号的缺失数据;平衡纹维持磁场稳定,排斥纹保障材料清洁,其余纹路协同防护,十三层联动确保成果检测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托娅将笔记中的纹路参数导入雪鹰二号控制系统,协调岩光团队设计 “星际时空碎片十三纹应对方案”,同时同步至雪鹰一号,让其 “竹编太阳纹” 释放 “碎片预警光束”,在雪鹰二号前方 100 公里形成 “碎片监测网”,提前 5 分钟预警碎片靠近。
三月,雪鹰二号进入星际时空碎片带。观测站的实时监测屏上,能量膜表面迅速浮现出银灰色的 “时空导航纹”—— 网状纹路如精密的雷达扫描网,每秒完成 300 次碎片轨迹计算,当直径 5 米的时空碎片靠近时,导航纹立即引导雪鹰二号调整航向,避开碎片切割路径;少量碎片擦过能量膜时,导航纹同步启动 “信号补全算法”,将被切割的成果检测信号断点在 0.3 秒内补全。雪鹰一号的 “碎片预警光束” 则精准捕捉到 23 次高维碎片运动,为雪鹰二号争取了充足的规避时间。数据显示,时空碎片造成的成果检测数据缺失率从预期的 18% 降至 0.8%,信号补全准确率达 99.7%;更意外的是,时空导航纹与碎片的交互中,竟在雪鹰二号周围形成 “成果认证图腾”—— 图腾中,地球的 “竹编工艺检测标准” 与目标行星的 “星尘创作评估体系” 相互融合,标注出 “星尘竹编雪鹰” 的 12 项核心认证指标,从 “材料融合度” 到 “文化符号完整性” 均有明确判定标准,与托里团队设计的 “成果认证框架” 完全一致。“这是时空碎片与成果认证的‘宇宙共鸣’!” 岩光团队通过信号解析发现,图腾中的认证指标权重,与托合提记录的 “桦木雪鹰品质评级标准” 存在 89% 的相似度,“宇宙用时空碎片,为我们验证了跨文明成果认证的‘核心维度’。”
同期,托娅团队启动 “跨星球手艺成果认证体系构建” 项目。基于时空碎片带发现的 “成果认证图腾” 与目标行星的十二次回应信号,团队将认证体系拆解为 “指标设定模块”“检测流程模块”“等级评定模块” 三大模块:在 “指标设定模块” 中,明确 “星尘竹编雪鹰” 的 12 项核心认证指标及权重 ——“材料融合度”(20%)、“工艺协同精度”(18%)、“信号传导性能”(15%)、“文化符号完整性”(15%)、“环境适应稳定性”(12%)、“代际传承价值”(10%)、“创新融合度”(5%)、“耐用性”(3%)、“操作安全性”(1%)、“美学价值”(1%)、“数据记录完整性”(0.5%)、“社会认同度”(0.5%),每项指标均标注双方文明的检测方法,例如 “材料融合度” 需同时通过地球的 “分子结构检测仪” 与目标行星的 “能量融合扫描仪” 验证;在 “检测流程模块” 中,制定 “初检 - 复检 - 终检” 三级检测流程 —— 初检由双方匠人共同完成基础指标检测,复检由双文明专家库成员进行高精度参数核验,终检通过跨星球联合评审会确定成果是否达标;在 “等级评定模块” 中,将成果划分为 “卓越级”“优秀级”“合格级”“待优化级” 四个等级,“卓越级” 需满足 12 项指标全部达标且核心指标(前 6 项)得分≥90 分,“优秀级” 需满足 10 项指标达标且核心指标得分≥80 分,“合格级” 需满足 8 项指标达标且核心指标得分≥70 分,“待优化级” 则需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改进方案。“成果认证体系是联合创作的‘价值标尺’,只有明确认定标准与流程,才能让双方的创作结晶得到公平、认可的价值判定。” 托娅在项目会议上强调,团队还将认证体系制作成 “数字化认证手册”,包含指标解读、检测设备参数、评审流程说明等内容,预存至雪鹰二号的成果认证数据库,方便目标行星专家随时查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