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洛阳城的秩序渐渐恢复。百姓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惧怕羯族士兵,有的汉人百姓甚至与羯族士兵一起劳作,一起吃饭。崔岳和石勒的合作也越来越顺利,他们一起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开设粥棚,救济灾民;设立工坊,让百姓有活可干;开办学堂,让汉人和羯族的孩子一起读书……
这日,崔岳正在军营与石勒商议事务,锦娘匆匆跑进来,神色慌张:“爹爹,石勒将军,不好了!明远不见了!” 崔岳心中一紧,连忙问道:“怎么回事?你不是一直看着他吗?” 锦娘带着哭腔说:“我刚才在粥棚帮忙,转身的功夫就不见了他的踪影。我问了周围的百姓,他们说看到他跟着一个羯族女子走了。”
石勒闻言,立刻站起身:“崔尚书,你别慌,我马上派人寻找。” 他对帐外的亲兵说:“传令下去,全城搜寻一个六岁的汉人男孩,身穿蓝色布衣,手里拿着一个布老虎。若有发现,立刻带回军营!” 亲兵领命而去,崔岳也焦急地说:“我也去城外找找,明远可能去了破庙。”
崔岳和锦娘匆匆赶到破庙,却不见明远的身影。柳氏得知明远失踪,哭得浑身发抖:“都怪我,我不该让他跟着锦娘去粥棚的。要是明远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 崔岳抱住妻子,轻声安慰:“你别担心,石勒将军已经派人全城搜寻,明远一定会没事的。”
就在这时,破庙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他们循声望去,只见石勒骑着马,身后跟着一名羯族女子,那女子怀里抱着的,正是明远!“明远!” 柳氏激动地跑过去,一把将明远抱在怀里,泪水直流:“我的儿,你可算回来了,娘担心死你了!”
明远有些委屈地说:“娘,我没有乱跑,是这位阿依娜姐姐带我去摘野果了。” 众人看向那名羯族女子,崔岳突然认出她,惊讶地说:“你是…… 阿依娜?” 阿依娜点了点头,轻声说:“崔尚书,好久不见。我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们。”
原来,阿依娜就是永嘉之乱时,锦娘救下的那名羯族女子。当日锦娘将她和儿子木易藏在地窖后,她便带着木易逃离了洛阳城,后来听说石勒在洛阳城推行胡汉平等的政策,便带着木易回到了洛阳,没想到今日在粥棚外遇到了明远,见明远可爱,便带他去城外摘野果。
“阿依娜姐姐,木易弟弟呢?” 锦娘问道。阿依娜笑着说:“他在军营里跟着石勒将军的儿子石邃一起读书呢。说起来,还要多谢你当日的救命之恩,若不是你,我和木易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锦娘摇了摇头:“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能再次见到你们,我也很高兴。”
石勒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不由得感慨:“真是缘分啊。阿依娜,你既然回来了,就安心在洛阳城住下吧。木易若是愿意,也可以一直跟着石邃读书。” 阿依娜感激地说:“多谢将军。我和木易能有今天,全靠将军和崔尚书的帮助。”
明远拉着木易的手,从外面跑进来:“姐姐,你看,木易弟弟会唱羯族的歌呢!” 木易有些害羞地说:“我还会背汉人的诗,先生教我们的《静夜思》。” 说着,他便轻声背诵起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众人听着,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崔岳看着明远和木易开心的模样,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感慨。他转头对石勒说:“将军,你看,孩子们之间没有民族之分,只有纯真的友谊。或许,我们这些大人,也该放下仇恨,像孩子们一样,和平共处。” 石勒点了点头:“崔尚书说得对。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汉人和羯族人会像一家人一样,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夕阳透过破庙的窗户,洒在众人身上,温暖而宁静。崔岳知道,虽然未来的路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他们坚持胡汉合作,坚持保护百姓,这乱世终将过去,和平终将到来。而明远和木易的友谊,就像一颗种子,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悄然生根发芽,预示着未来的希望。
喜欢胡尘汉月,乱世歌行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胡尘汉月,乱世歌行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