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轻车熟路地来到索引总枢,,搜索定位《磐石凝元诀》的位置——第一层“戊戌”区域,编号:丁·战·二一八。
循着令牌指引,他很快在一座浑圆如卵石的光台上找到了目标。那是一部厚重的、封面由某种暗黄色兽皮鞣制而成的册子,封面上是四个铁画银钩、透着一股厚重坚韧意境的大字:《磐石凝元诀》。
支付12点贡献点(时限:一个时辰),光台护罩消失。
陈默迫不及待地拿起册子,入手沉重,兽皮质感粗糙而坚韧。他寻了一处漂浮在角落、无人使用的蒲团状光台,盘膝坐下,立刻沉浸其中。
开篇并非直接讲述功法,而是一段充满战武院风格的序言:
“夫修行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凝元之境,乃筑基之始,道台之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磐石诀者,不求速成,不务虚华,唯重一个‘实’字!凝真元如百炼精钢,锻肉身如磐石山岳!气与力合,力与意合,意与神合!筋骨雷鸣,气血如汞!外可抗雷霆,内可镇心魔!唯根基如磐石,方可承载万钧,登临绝顶!”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力量与根基的极致追求,与陈默此刻的需求完美契合!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下去。功法核心在于一套独特的“磐石呼吸法”和与之配套的九式名为“撼岳桩”的基础站桩姿势。呼吸法深沉悠长,讲究引气入体后,以特定的频率和力度震荡、压缩丹田真元,如同巨锤锻铁,千锤百炼,祛除杂质,使其凝练如汞,沉重如山。同时,真元在压缩震荡过程中,会反哺滋养周身筋骨血肉,使其同步强化,达到“气力相生”的效果。
那九式“撼岳桩”,看似简单的站姿,实则包含了极其精妙的肌肉、筋膜、骨骼的协同发力与微调,以及如何引导震荡的真元流遍全身细微之处进行淬炼的法门。每一式都配有详细的图解和气血真元运行路线说明。
陈默看得心潮澎湃!这功法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他身负混沌隐患,肉身是承载和压制的基础,必须足够强悍!这磐石凝元诀,既能稳固他因吞噬渊蚀能量而仓促凝成的暗金气旋,又能同步强化肉身,简直完美!
他立刻尝试按照第一式“立地生根”的图解和呼吸法调整姿势与呼吸。刚开始,姿势别扭,呼吸也跟不上节奏。但他心志坚韧,一遍遍尝试,仔细体会着图解中标注的每一处肌肉发力和气息流转的要点。
渐渐地,他进入了状态。身体如同老树盘根,稳稳扎根于蒲团光台之上。深沉悠长的“磐石呼吸”带动着丹田内暗金色的气旋,以一种缓慢而沉重的频率开始震动、压缩。每一次压缩,都带来一种奇异的酥麻感和沉重感,仿佛气旋本身正在变得更加凝实、厚重。同时,一丝丝被震荡淬炼过的精纯真元,如同温润的溪流,从丹田溢出,缓缓流向他四肢百骸的细微之处,滋养着肌肉、筋膜、骨骼……
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沉淀中缓慢增长的踏实感,油然而生。
一个时辰转瞬即逝。当光台护罩重新亮起,将《磐石凝元诀》收回保护时,陈默才从那种沉浸的状态中退出。他缓缓睁开眼,吐出一口悠长的浊气,眼中精光内敛,感觉精神饱满,丹田气旋虽未壮大多少,但旋转之间明显更加凝实稳定,核心深处那被封印的混沌区域,似乎也在这股厚重凝实的力量压制下,显得更加沉寂。连带着,之前战斗留下的一丝疲惫也一扫而空。
“好功法!”陈默心中赞叹,这12点贡献花得值!他立刻又支付了8点贡献点,借阅了《灵犀指要·初解》(时限同样一个时辰)。
这本典籍则侧重于精神力的初步运用。讲述了如何通过冥想、观想、专注训练来提升精神力的“活性”与“韧性”,如何更精细地操控意念去感知外界灵气、内视自身状态,甚至初步尝试意念控物、干扰心神等基础技巧。虽然不如《磐石凝元诀》那样直接提升力量,但对陈默掌控灵觉视野、提升对自身混沌隐患的洞察力和控制力,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一个时辰后,陈默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精神力运用的初步理解,离开了藏经阁。令牌里的贡献点,已经只剩下30点。
天色已近黄昏。星璇廊上的星光似乎更加璀璨,远处悬浮的殿宇也亮起了各色柔和的光芒。陈默没有回静庐区,而是直接按照任务地图的指引,朝着星枢院深处那偏僻的“古阵遗存区”走去。
丙三通道位于星枢院主体建筑群的边缘地带,入口狭窄,光线昏暗。通道内弥漫着一股陈旧、带着淡淡尘埃和金属锈蚀的味道。通道两侧的墙壁不再是温润的玉石,而是斑驳的、刻满了模糊古旧符文的巨大青石。越往里走,空气越显阴凉,灵气也变得稀薄而混乱,偶尔能感受到一丝丝微弱却令人不适的、如同细微电流般的紊乱星力波动。
通道尽头,豁然开朗。
眼前是一片巨大的、仿佛被遗忘在时光深处的圆形广场。广场地面由巨大的、切割粗糙的黑色石板铺就,石板缝隙间顽强地生长着一种墨绿色、粘稠滑腻、散发着微弱腥甜气味的苔藓——正是蚀星苔藓。苔藓覆盖了大半个广场,如同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肮脏的墨绿地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