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的秋夜,凉意渐深。校园文化节的喧嚣早已散去,各色灯牌熄灭,只余下路灯在柏油路上投下孤寂的光晕。宿舍楼窗口的灯火大多已然熄灭,沉入梦乡。
但YX战队指挥部内,灯光依旧常亮。
储俊文站在巨大的全息投影幕墙前,目光沉凝。幕墙上,魔都大学的三维地图立体呈现,其中数十个光点正以不同颜色和频率闪烁着。西北角老实验楼区域被标注为醒目的暗红色,其周边辐射出数条极其细微、若隐若现的能量流纹路,如同投入静水中的石子荡开的、几近消散的涟漪。
李文昊、王文娟、刘怡萱、董立杰、诸葛隽羽皆在场,气氛凝重。
“钟衍教授传回的初步高频谱分析结果,”储俊文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指尖轻点,幕墙上老实验楼区域被放大,其地下深处,一个原本模糊的结构变得清晰了些许——那并非规则的几何体,而更像是一团……不断缓慢蠕动、变化的复杂能量聚合,其核心散发出与“蚀章”古书同源的、冰冷的腐蚀性能量签名,但更显“活跃”和“不稳定”。
“我们称之为‘熵增裂隙’的东西,其内部结构比想象中更复杂。它不是简单的伤口或裂缝,更像是一个……微型的、极度缓慢衰变的‘奇点’,或者一个连接着某个熵增终极领域的、极其微小的‘端口’。”储俊文语气沉重,“它正在以难以察觉的速度,持续地将周围的能量和物质‘转化’为更无序的状态,并散发出那种特有的‘低语’波动。”
刘怡萱推了推眼镜,接口道:“更令人担忧的是,钟教授团队布设的高灵敏度阵列捕捉到,过去72小时内,该裂隙的‘衰变’速率有极其微小但持续的加速趋势,增幅约为0.05%。同时,其散发的‘低语’波动频率也出现同步偏移,与全球背景噪声增强的频谱变化高度吻合。”
“是因为那个高空扫描吗?”董立杰皱眉问道,他恢复视力的双眼在灯光下炯炯有神,早已不见昔日“独眼”的痕迹,健硕的身躯微微前倾,带着迫人的气势。
“关联性极高。”储俊文肯定道,“虽然扫描源无法精确定位,但其底层频率与裂隙波动,以及那本‘蚀章’古书,存在难以解释的数学同构性。就像……使用同一种‘密码本’,但解读着不同的信息。”
诸葛隽羽轻声补充,她的灵敏感知总能捕捉到更深层的东西:“我感觉到,那扫描……没有情绪,没有意图,只有纯粹的‘记录’和‘解析’。但它经过时,就像无形的刻刀,会在经过的‘规则’层面留下极其细微的划痕。地下的裂隙,因为其本身的‘不稳定’,对这些‘划痕’反应最为明显。”
李文昊的左臂下意识地微微悸动,冰蓝色的静滞心核平稳搏动,但对外界那种冰冷的“解析”感排斥愈发明显。他沉声道:“我的共鸣感也增强了。不仅是范围,清晰度也在提升。现在即使不刻意感知,也能隐约‘听’到那种背景噪音,像……很多遥远的角落里,同时有冰块在缓慢碎裂。”
王文娟担忧地看了表哥一眼,随即望向储俊文:“队长,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后果难以预料。”储俊文接过话,眼神锐利,“裂隙加速衰变,可能导致其稳定性下降,甚至引发小范围的规则崩溃事件——比如局部时空扭曲、能量失控,或者……吸引来更麻烦的东西。而全球背景噪声增强,意味着这种影响并非孤例,我们这里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队员:“总部的判断是,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个非常缓慢但确凿的‘升频’进程的早期阶段。某种宇宙尺度的背景波动正在增强,它无意中正在‘激活’或‘刺激’地球上许多古老的、沉寂的异常点。我们的裂隙,只是其中之一。”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这个判断意味着,他们面对的并非一时一地的危机,而可能是一场席卷全球的、无声的变革前奏。
“那我们怎么办?”董立杰握紧了拳头,“总不能干等着它越变越糟吧?”
“当然不。”储俊文斩钉截铁,“总部授权我们,在‘考古学家’钟衍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第一阶段主动干预尝试——目的并非封印或消除裂隙(那远超我们目前能力),而是‘加固其边界,稳定其状态,并尝试建立初步监控模型’。”
他操作控制台,调出一套复杂的能量场生成器的三维图纸。“这是钟教授团队带来的‘定波器’原型机,能够生成一种与裂隙熵增波动相位相反的特殊干涉场,理论上可以中和其部分活性,减缓衰变速度。同时,布设更多传感器,建立更精确的数学模型,预测其行为。”
任务危险而艰巨。任何对裂隙的主动干预,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
“这项任务,需要高度协同和绝对精确。”储俊文的目光最终落在李文昊身上,“文昊,你的静滞心核是关键。我们需要你作为‘基准锚点’,你的静滞力场是唯一能在这片熵增混乱中提供稳定参照系的力量。干预过程中,你需要全程维持心核与脚下大地‘基石’的深层共鸣,用你的‘静’来平衡裂隙的‘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