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满的手指摩挲着那个牛皮纸文件袋粗糙的表面,目光却像鹰隼一样锁定在金贤宇的脸上,试图从那张过于平静无波的表情下,挖掘出哪怕一丝一毫的虚张声势或忐忑不安。然而,他什么也没找到。金贤宇的眼神坦然而深邃,仿佛他递出的不是一首籍籍无名者的习作,而是一份足以改变市场格局的商业机密。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雪茄的余味在沉默中缓缓沉淀,与一种无声的、激烈的心理博弈交织在一起。李秀满一生阅人无数,见过天才的狂傲,也见过落魄者的乞怜,但从未见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本该是来“祈求”解约、几乎失去所有谈判筹码的人,却反而拿出一样东西,称之为“礼物”,并且带着一种近乎施舍般的平静自信。
“一首歌?”李秀满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审视和怀疑。他没有打开文件袋,只是将它轻轻放在桌面上,发出轻微的“啪”声。“贤宇,你知道公司每天会收到多少自称能‘爆火’的歌曲小样吗?专业的作曲家协会,成名的音乐人,海外的制作团队……你,在军队的三年,学会了写歌?” 这话语里带着明显的质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他需要探明,这究竟是这个年轻人走投无路下的孤注一掷,还是背后真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依仗。
面对这近乎直白的质疑,金贤宇的嘴角反而牵起一抹极淡的、意味深长的弧度。他并没有因为被看低而激动,反而像是早已预料到对方会有此一问。
“总监nim,我是否学会写歌,并不重要。” 他的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重要的是,这首歌是否适合,是否能成功。就像您判断一个练习生能否出道,看的不是他流了多少汗,而是他是否具备‘那个东西’。”
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与李秀满锐利的视线在空中交汇,仿佛有火花迸溅。“这首歌,我认为它具备‘那个东西’。而且,它非常适合一位目前正处于转型关键期、急需一首代表作来奠定地位的歌手——比如,即将合约到期、正在寻找新方向的……金钟国前辈。”
“金钟国”三个字从金贤宇口中清晰吐出时,李秀满摩挲着文件袋边缘的手指几不可查地停顿了一下。Turbo出身的金钟国,单飞后发展并不如预期,确实正处于事业的瓶颈期,寻求从舞曲风格向抒情曲风转型,这是公司内部正在讨论的议题之一,但外界知之甚少。金贤宇是如何得知得如此具体?而且,他精准地指出了金钟国面临的困境和需求。
金贤宇没有理会李秀满眼中一闪而过的惊讶,继续用那种冷静的、仿佛在陈述事实的语气说道:“这首歌的风格,精准契合金钟国前辈的声线特质,情感饱满,旋律有极强的记忆点和传播潜力。我认为,它有能力帮助他成功转型,甚至……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他用了“开创局面”这个词,语气平淡,却蕴含着极大的自信。
这不是在推销一首歌,更像是一个先知在平静地宣告一个即将发生的未来。这种超越年龄和阅历的洞察力与自信,让李秀满第一次真正收起了轻视之心。他开始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或许真的和三年判若两人了。
李秀满沉默了片刻,终于,他伸手,缓缓解开了文件袋上的绕线。动作依旧带着上位者的审慎,但速度却比平时快了几分。他抽出了里面的几页纸——是工整的手写乐谱,以及一张看起来是手工录制的CD小样。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乐谱上。作为一名资深制作人,李秀满虽不专精乐理,但基本的鉴赏能力是顶尖的。他的目光快速扫过主旋律部分,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打节奏。起初,他的表情是严肃的、审视的,但渐渐地,那严肃中透出一丝专注,敲打节奏的手指也变得有规律起来。
旋律线条流畅而富有情感张力,和弦进行新颖却不晦涩,副歌部分的记忆点极其突出……李秀满的眉头微微蹙起,这不是一首普通的习作。这完全是一首成熟、完整、并且极具市场潜力的商业歌曲!其成熟度,甚至超过了很多专业作曲家的投稿。
他放下乐谱,拿起那张CD小样,插入桌上的专业音响设备,戴上了监听耳机。他需要亲耳验证。
当音乐通过高保真耳机传入耳膜时,李秀满的身体不易察觉地坐直了一些。即使只是简单的钢琴或吉他伴奏的demo,即使演唱可能只是金贤宇自己的声音(或者他找的代唱),但歌曲本身蕴含的力量是掩盖不住的。那是一种直击人心的抒情力量,旋律一起,就能轻易抓住听众的情绪。尤其是副歌部分,充满了戏剧性的爆发力,非常适合金钟国那种充满力量和磁性的嗓音来演绎。
李秀满闭上了眼睛,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作为一名打造了无数热门歌曲的教父级人物,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首“爆款”歌曲应该具备的要素。而耳边这首,几乎完美符合所有标准!他甚至能“听”到金钟国演唱这首歌时可能达到的效果,能“看到”这首歌在音源榜上节节攀升的景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