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万里无云,碧空如洗。
黄滩镇,平江口两处旌旗翻飞,大队大队的牲口骡马排成了一行,如同蜿蜒流淌的松江,一眼望不到头。
萧干带着民卫军前期的先锋,已经先行一步前往开路清理搭桥去了。
这一趟的军民共行引得万人空巷,附近十里八乡无数看热闹的乡亲,都挤在了码头江堤之上,只为一睹商盟出行的盛况,为自己将来吹牛皮累积份量说辞。
与前世之人才相信黄历运道相比,这个时代的人也有过之不及之感。
等到太阳高升的辰时,随着锣鼓喧天的震天喝彩声中,庄峤大手一挥,商盟全体正式出行了,一时间烟尘滚滚人嘶马鸣,向着西羌的方向蜿蜒前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原本这个倒是有些应景,可惜此番不是征战,只是为了捞钱做生意而已。
这一趟商盟出行里,官阶职位最高的应该是宋康才对,可惜这位平州布政司商税监主官,最多的行程也不能超过老虎岭大寨,如果他进入了西羌,那么这趟行商的性质就会有所改变,就会涉及到双方邦交的问题上纠扯不清,因而事实上的统管事务,还是全数落在了庄峤身上。
庄峤虽然也是身兼两职,此趟却是以民卫军主官名义出现的,自然不会引起负面影响。
此番商盟民卫军集体出行,民卫军总计七千五百人,战兵三千五百,辅军辎重四千,包含战兵,民辅军,斥候,骑兵,辎重,医疗,伙房等一应具备,可以说这一回把庄峤前期从各大商号赚到的钱,一个子都不留地全数投入到此行当中。
一百二十|七|大小商会商号里,大的一般百人左右,小的也有三五十人,总计一万两千四百四十六人,包括各家掌柜掌鞭,账房,仓储管事,小厮伙计,骡马民夫等等。
庄峤这一回的管理模式很严格,全然做到了每个人都有出处,每匹骡马都有编号的那种细致,以至于这种工作难度,一开初被很多掌柜管事们叫苦连天,可是被自己老大强制要求下,也算勉为其难做到了以上要求。
他们开初的叫苦,也是到了真正行军过后才明白其中深意,庄峤并非无的放矢之人,大军行军和商会行进完全不同,无论速度,规整度,默契度都是需要整合的,如果前后行进间出现错漏,就会影响整个队伍的进程,如果是安好状态下无所谓,可一旦面临危机情况需要赶路的时候,那就会有大|麻烦。
这都是在为着未来不可预测的紧急事故提前针对的演练,但这种演练也只有在实际行军中才能磨合出来。
两天不到的时间,整个队伍就已经完全达到了翠云山,这种磨合演练的效率确实不错,如果是以前,掌鞭们都感觉至少要三天才能达到。
修整了小半天后,庄峤再度指挥队伍上路,宋康就停留在这里,为整个民卫军和商盟监督的事务做个驻留守。
从翠云山往西,一片群山连绵的无数山岭沟壑,就将是这一趟商盟行进的最大挑战。
因为各个商号货物的区分不同,先期第一批出发的都是酒类,食盐,麻布,生活杂物这些东西,庄峤为何让这些商号开头,因为这些都是生活必备的需求,更容易让西羌人上层看到商盟的友好态度。
丝绸锦缎,镔铁制品,隆武奢侈品的价值确实更高,但是这些容易在一开始就被上层抵触,这都是出于对统治者需求的考量出发,庄峤之前和各大商号掌鞭们商议过后才做出这般安排。
再说那种一股脑涌上去做生意的事情,也根本不符合细火慢炖下的利润结果最大化。
出了翠云山果然就是完全的另外一种景象,虽然心理也早知道是这种情况,但单调得土黄色连延不断向着远方延伸,实在让一路上的行进单调得太多。
三竿河是这片区域里最大的河流,有点雷同于黄河蜿蜒的几字型,除了它,其实还有几条更小的河流贯穿其间,在这片荒凉之地上,同样有着一群挣扎求存的人,庄峤已经通过萧十一发回来的信函里知晓。
所以,当那些山头上出现远远眺望的人头时,庄峤也不觉得奇怪,只是,他派人去给跟那些人交涉的时候,他们似乎很惧怕商盟这一大队人马的威慑,每一回都是还没看到人就跑得没影了。
萧干巡视回来时,坐在庄峤的临时帐篷里喝了口茶水,吐出茶水中的碎屑后叹息道,“以前总是听爹说边陲困苦,现在总算有些体会了,这里的水喝起来都带着股子苦味,也不清楚那些人在这里活着该有多艰难。”
“生命总是能绽放最坚韧的光芒,他们已经适应了在这种困苦环境中生存,之所以看到我们就跑,估计还是因为往年的两场大战,对他们影响太深了。”
萧干有些黯然,“我们一路开路搭桥时,经常都会遇到不少遗骸,看服饰应该两方都有,可以想象当年大战的惨烈景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